1964年巴军人政变上台,1967年改国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1985年3月军政府还政于民。
1930年乌里武鲁发动军事政变 ,建立军政府 。1946和1951年J. D.庇隆两次当选总统 。1955 年9月洛纳迪将军发动政变,实行军人独裁统治 ,庇隆流亡国外。1973 年3月正义党人坎波拉当选总统,同年6月,庇隆流亡18年后回国,并于9月大选中第三次当选总统 ,
南美洲的智利,玻利维亚是典型的军政府统治国家
拉美国家是一个军人政变频繁的地区,近几十年来改地区共发生过近一百次军人哗变事件,有一十九个国家军人执过政。目前还有:委内瑞拉,古巴,
洪都拉斯等国是军人执政。
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规模的反对以加尔铁里总统为首的军政府的运动。阿根廷政府试图通过对马岛采取军事行动,来缓解国内危机。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登陆南乔治亚岛并升起国旗。4月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英国最初对阿根廷的进攻感到吃惊,派遣了一支海军特遣战斗群来对抗阿根廷海空军的进攻,皇家海军陆战队也加入了战斗。在一番激烈和艰苦的争夺后,英军夺回了马岛的控制权。但是阿根廷至今仍未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战争对双方的政治影响都是巨大的。阿根廷的战败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最后导致军政府倒台。对于英国来说,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横扫全国,加强了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政府的权威,同时帮助英国保守党赢得1983年的普选。尽管这场战争双方的伤亡并不是很大,在双方历史的长河中也很难称为主要历史事件,但它在两国历史上还是占有重要的一页,并成为不少书籍,电影和歌曲的题材
18l0年5月,阿根廷赢得了独立。然而,推翻了殖民统治,却并非意味着和平与建设的开始。阿根廷国内对立的局面日趋严重,特别是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各省之间,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经常发生纷争与冲突,阿根廷长期处于动乱和分裂的状态。 因为独立战争,军队在拉美国家享有特殊的地位。独立之初的拉美政治*大部分也是独立战争的军事将领。西班牙人留下的封建经济制度与军人结合,形成了封建军阀体制,这种体制在一些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如中美洲国家一直延续到20世纪。另一些国家比较早地过渡到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也相应实现了现代化,但是军人仍然保留了传统的特殊地位。一般来说,军队并不是独立的政治集团,他们走到政治舞台中心基本的原因是,大部分拉美国家照搬了美国的政治体制,却没有使其正常运转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和条件。每当政权不能正常更替,或是社会出现严重动荡时,权势集团就不得不把军队请出来收拾局面,军队常常成为其改朝换代的工具。被誉为民主斗士的阿根廷前总统阿方辛说过一句实在话:我们(指两大政党)都敲过军队的大门。军政府的背后,仍然是传统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实权派。 阿根廷军政府是在1976年3月上台的,比皮诺切特晚了两年多,但是比皮诺切特有过之而无不及。大肆搜捕、严刑逼供、秘密处决,无所不用其极,许多无辜者被牵连受害。据民间组织的调查,有名有姓的“失踪者”(被捕后下落不明,据认为大部分被秘密处决)达8000多人。阿根廷军政府处决疑犯的方式惨无人道,有许多是用麻袋装着从飞机上扔进沼泽地的。 阿根廷军政府还把经济搞得一团糟,它借了400亿美元外债,只修了半条高速公路。1982年,第三任军人总统加尔铁里为了转移国人视线,利用阿根廷人的爱国热情,冒险出兵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结果惨败在得到美国后勤支持的英国远征军手下。军政府威信扫地,民心尽失。军政府已经走入穷途末路。1983年,第一任民选总统阿方辛就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履行竞选的承诺,清算军队侵犯人权的罪行。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1987年到1988年,阿根廷发生了三次军人哗变,身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的阿方辛根本调动不了军队去镇压哗变。 梅内姆执政期间阿根廷经济出现了一些起色,1992年阿政府抓紧落实改革开放,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使经济在持续稳定中出现增长势头。但是2001年7月梅内姆因涉嫌是一个从事非法武器销售的“非法组织”的首领被逮捕,同时其300万比索财产被查封。瑞士银行还查出了有以梅内姆以前妻和女儿的名义开的账户,并有65万美元存款。据报道,1991年至1995年间,阿根廷曾向被实行武器禁运的克罗地亚和厄瓜多尔出口了6500吨武器弹药。据查,这两个国家向中间商总共支付了一亿美元,但阿根廷军事工厂局仅收到4000万美元。检查官怀疑其余6000万美元被中间商或政府官员侵吞。据查,当时任总统的梅内姆曾签署过向委内瑞拉和巴拿马出口武器的命令,但这些武器被转卖给了克罗地亚和厄瓜多尔参考资料: 现年81岁的比尼奥内是阿根廷军政府时期的最后一名执政者。1982年马岛战争失败后,阿根廷加尔铁里军政府辞职下台,将权力交给由退休将军比尼奥内组成的过渡政府。1983年大选后,比尼奥内政府将权力移交给民选总统阿方辛,结束了阿根廷的军政府统治。 比尼奥内下台前曾签署法令,对军政府执政期间涉嫌卷入失踪和谋杀事件的官员和军警实行“大赦”,但是阿根廷议会和*法院后来推翻了这一特赦令,对军政府时期侵犯人权的行为进行追诉。 根据阿根廷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在阿军政府统治期间至少有1.3万名阿根廷人失踪。而阿根廷民权组织的报告则认为失踪者人数高达3万。
满意请采纳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1982年,阿根廷、英国政坛都经历了剧变:阿军政府对左翼反对派压制下政治社会肃杀,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大刀阔斧治理“英国病”。
1810年5月26日,阿根廷爆发了五月革命,1816年,图库曼议会通过了《独立宣言》,1820年阿根廷宣布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
马岛,英国称为福克兰岛,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都在岛上设有居民点,1774年英国因为经济原因撤出该岛,西班牙在东福克兰岛设立居民点,阿根廷独立后宣布对此拥有主权,并在岛上设立居民点,撤离该岛的英国一直没有放弃该岛的主权,但是英国并没有急于登陆该岛。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发兵夺取马尔维纳斯群岛,世界为之震动,第三世界多支持欢呼,西方阵营应对谨慎,英国上下群情激愤,该事件为撒切尔凝聚共识、提升士气提供了*机会。英国此时执政是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英国先在外交上进行施压,然后派遣部队对抗阿根廷军队。战争以阿根廷失败而告终,阿根廷的军政府因此倒台,阿根廷并没有因此放弃马岛的主权
阿军政府由此下台,1983年至今,阿民主政体逐渐巩固。
有道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阿根廷军政府军备状况、国内动员及对英美反应的预判应对出现全方位失误。
1、军备捉襟见肘,三军毫无协调。士气高昂的空军没有足够的装备,以法制“飞鱼”导弹为代表,储备可怜,订单催交被支持英国的密特朗政府压下;海军有舰无备无战力,被精锐的英国舰队吓倒;陆军反登陆、防空装备严重不足,士气低落。
2、国内无动员,夺岛前没有暗中准备,英军远航途中没有针对性动员,交战后更素手无策。有舆论给出很有见地的分析:对阿根廷人来说,马岛首先是情感问题,然后是政治问题,而从来不是军事问题。结论很清楚,军政府贸然动武,等于挥动“双刃剑”,使得阿根廷人从爱国与欢庆的*坠入痛苦与愤怒的深渊。
3、对英、美、法三国外交与政治全失败。首先根本不识撒切尔的勇气与决心,以为英国会争取外交解决,根本没有预见特混舰队的强硬行动。对美国抱有幻想,以为它能实行“门罗主义”,制止英国在西半球动粗,结果是里根当政下念与英国“血浓于水”的传统情感,陷阿根廷于孤立;对法国,也没有预判社会党政府能对阿实行武器禁运。
4、还有就是马岛战争时英国是远程作战,阿根廷更是远程作战。很多人不知道马尔维纳斯群岛距离阿根廷本土有600公里那么远,有人说阿根廷海空军在自己家门口打仗打成这样,也是够丢人的。其实都误解了,阿根廷本土的几个主要空军机场到马岛战场的平均距离是800公里。这对于阿根廷军队来说,算是远征了。
肖战身边的三个胖子是谁肖战身边的三个胖子是他的助理、好友...
篮球直播在哪里可以看?想要查看自己的篮球直播的话,我建议...
卡塔尔世界杯分组了。北京时间2022年4月2日凌晨,2022卡塔尔世...
2O21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已进入4O强赛,日本,韩国,伊朗,澳...
世界上最富有的足球球员是谁?世界上最富的球员?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