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楠是一名*的跳水运动员,出生于1980年,于2013年去世。首先,他在天津执法东亚运动会的裁判那段时时间遭遇到了车祸。其次,遭遇车祸后肇事司机逃逸。最后,时隔十几小时投案到位后肇事司机无钱赔偿。
一、他在天津执法东亚运动会的裁判那段时时间遭遇到了车祸。
王克楠王柯南在2013的时候,被任命为东亚运会的裁判,期间有报道他在到达东亚运会组委会报到之前就遭遇了车祸。虽然也有人想要组委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是组委会声称是因为到天津够接受朋友的宴请的路上出的车祸,所以组委会也并未启动相应的赔偿程序。
二、遭遇车祸后肇事司机逃逸。
王克楠在遭遇车祸后肇事司机事发后弃车逃逸,归案的时候已经过了10多个小时,很多人怀疑他是酒驾,但是当他归案的时候,经过检测酒精含量并没有达标,所以他酒驾的罪名也是不成立的。
三、时隔十几小时投案到位后肇事司机无钱赔偿。
肇事司时隔十几小时后自首投案,因为不是酒驾,也不达因逃逸致死的条件,所以量刑也较轻。非常关键的是司机说自己根本没有钱来赔偿。当时他的小孩出生才4个月,上有父母,下有妻儿。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跳水王子王克楠年仅30岁就去世,这已经是够悲剧的了。并且还遇到肇事司机逃逸,肇事司机根本就没有赔偿能力,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雪上加霜,所以后面他有同事想成立基金会,为了给他的父母以及家小留下一些补偿,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但是因为当时的运动会,很多事情都是冷处理。
你认为这么*的人这么年轻就出车祸是不是很悲惨呢?
在百米冲刺的过程中竟然意外骨折,这罕见的一幕发生在赫尔辛基的欧洲田径锦标赛上,保加利亚男选手基里洛夫-吉奥尔吉耶夫在百米比赛中遭遇意外,导致右腿骨折和膝盖错位,场景惨不忍睹。回顾整个体育史,雅虎体育特别盘点——那些惨痛的体育事件。
*
2011年上海世游赛跳台上发生惊心动魄一幕,一名白俄罗斯跳水运动员因动作失误,从空中砸到跳台导致脑外伤,翻腾一周下落时,头重重地砸在跳台上,顿时血流如注,伤者头上有一道长达10厘米左右的伤口。
NO.2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坦桑尼亚运动员约·阿赫瓦里,在比赛刚开始就拉伤了右腿肌肉。经过简单处理,他重新回到赛场。当他用了将近4个小时,用缠着绷带的伤腿一瘸一拐地最后一个跨过终点线时,已经夜幕降临,数万人的体育场里全体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NO.3
第26届大运会体操女子个人全能决赛上出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来自韩国的美女赵贤珠在高低杠比赛中从杠上掉下,背脊狠狠地砸在了垫子上。这名“韩国娇娃”在女子资格赛中排名全能第一位,原本是*的有力争夺者之一,却因为这次意外而退出了*的争夺。
NO.4
2011年大运会的女子团体体操资格赛上也发生了意外,比赛刚开始不到一分钟,来自墨西哥的选手埃斯塔拉达就从高低杠上摔下,当时,她的头和四肢重重砸到垫子上的一幕让人感到害怕。最终,右臂受伤的她缠上厚厚的绷带,落泪离场。
NO.5
2004年10月17日,在全日空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跑中,据参与救护工作的人员讲,共计有13名参赛运动员途中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其中两男子猝死。一死者为北京交通大学学生。
NO.6
1984年奥运会后,美国女排重炮手海曼去了日本大荣队打球。1986年1月24日海曼在球场上忽然倒下,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心脏停止跳动,经诊断,海曼可能死于心脏病(马凡氏综合征),我国排球选手朱刚也是因此疾病而死亡。
NO.7
2007年1月3日,美国*长跑运动员瑞安--谢伊会在参加全美马拉松选拔赛中突然晕倒,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年仅28岁。
NO.8
2006年12月7日,多哈亚运会马术赛场传来噩耗,韩国马术三日赛个人越野赛运动员金亨七在比赛中不幸身亡,这也是亚运会历史第一个因为意外死亡的运动选手,意外也让一直质疑马术比赛安全性的声音再次响起。金亨七是在跨越第8个障碍的时候发生的意外,当时金亨七的马突然失去平衡,金亨七被马掀翻在地,整个马匹正好砸在金亨七的头部,这也导致了金亨七的死亡。
NO.9
北京时间10月7日消息,昔日跳水世界*王克楠在天津准备执法东亚运动会跳水比赛时遭遇车祸,不幸去世,年仅33岁。 王克楠生于1980年8月,曾夺得2001年游泳世锦赛男子3米板双人*、2004年世界杯男子双人3米跳板*等荣耀。王克楠曾是中国跳水“梦之队”的一员,主攻男子双人3米板项目。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和队友彭勃携手出战,在形势大好的局面下最后一跳离奇失误,得到0分拱手让出*,王克楠的奥运*梦就此破灭。 他2011年结婚,现在女儿才4个月,他甚至没听到女儿叫一声爸爸就匆匆辞世。
雅典奥运会的失误,是王克楠人生的转折点,2005年从中国跳水队退役后,王克楠正式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就读工商管理专业。在校园里求学,王克楠曾表示,“每个阶段都要经历不同的事情。可能在前20年的时间里想的就是怎么把跳水做好,现在我要想的就是怎么把学习学好。随后王克楠开始追求新的人生梦想。大学毕业后,面临着人生中很多的抉择。王克楠可以坐在河北省游跳中心办公室,可以带着队员走进训练馆,也可以离开跳水,投身更广阔的天地,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守,成为河北跳水队的教练。“我希望自己能够慢慢提高,能够进入到*层次的裁判队伍里面。希望能够达到国际级,然后在奥运会赛场上打分。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王克楠如此热爱做裁判工作,但恐怕他永远不会想到,他的生命最终也因执裁而终结。噩耗传来,国内跳水界一片哀恸,许多退役和现役运动员都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世界跳水*西兹博格的衰亡
西兹博格早在六岁时就开始了跳水生涯。当他参加芝加哥效区由里费赛德县俱乐部举办的跳水比赛,成功地做出向内翻腾一周半屈体动作时,也只有九岁。西兹博格自幼喜欢跳水,并且非常自信,在读中学时,他*的目标是争当一名世界水平的跳水运动员。他一直坚持训练,15岁后,成绩迅速提高了。16岁参加全国比赛,获美国室内跳水第七名,18岁入选国家队,19岁参加美国奥林匹克预赛,获得第三名,之后不久,在第十八届奥运会男子跳板跳水决赛中以159.90分的成绩获得*。奥运会后的大赛中他又五次夺得*。1967年大学毕业时,他被评选为全美大学生十大运动员之一,成为美国体坛名噪一时的人物。
大学毕业后,西兹博格进入实业界。1979年迁往犹他州帕克市,这时他已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商人。自此,西兹博格渐渐步入歧途。常与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并开始吸毒,由于他不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事业上,加之经营不善,他的公司不久就倒闭了。1981年,西兹博格带家迁至科罗纳达市,希望能够通过改变环境改变他的不利处境。在他来到科罗纳达市几周后,就伙同他人从毒品贩子罗伯特·布莱尔手中买了一盎司可卡因。一个月后,西兹博格又在他人帮助下半夜闯入罗伯特·布莱尔家中盗走一个存放17万5千美元现金的保险箱。此时的西兹博格已完全卷入吸毒和贩毒案件,他所经营的商业也宣告破产,负债189万美元。直布罗陀储蓄银行宣布取消西兹博格在科罗纳达市一幢价值52万5千美元的住宅抵押品赎回权,五家经营不动产的公司因与西兹博格的往来而陷入停滞状态。另外一些受牵连的公司也一时难以为继。西兹博格完全到了不可自拔的境地。他经常借酒浇愁,脾气越来越坏。1984年元旦,西兹博格家里举行了新年聚会,席间气氛紧张起来,一债主与西兹博格发生口角,继而动手殴打,互不相让,双方挥拳向西兹博格头部猛击,西兹博格被打倒在地,头部出血过多,气绝身亡。
曾经显赫一时的世界跳水*悲惨地了结了自己的一生。他过早地结束了运动生涯步入商界,在经商得意之时,染上了种种恶习,最终毁了自己的事业直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西兹博格由荣转衰,由衰至亡的一生对于那些利欲熏心的非经营活动,对于那些生活无度恶习满身的人们来说,难道不是深刻的的教训吗?
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14岁的全红婵三次跳出满分,以总分466.2分拿到*。
全红婵的完美表现,甚至让***解说感叹:这对于其他选手来说太残忍了!
其实类似的评论,早在二十多年前也曾出现过。当时有评论说:和高敏生于同时代的跳水运动员,是一种悲哀。
高敏是我国第一位奥运会跳板跳水*获得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突破600分跳水大关的女运动员。
她在跳水职业生涯中共斩获70余枚*,创造了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7年全胜的纪录。
全红婵夺冠后,高敏在微博发文说:“看着全红婵采访,我想到了自己当年练跳水的时候。我在小姑娘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我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1
高敏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里条件比较好,小朋友都不愿意跟她玩,她常常哭着回家,拿起剪刀要妈妈在衣服上打补丁。
高敏的爸爸是个 体育 迷。曾经获得过重庆少年游泳*,后来又是大学足球队的前锋。5岁开始,高敏就跟着爸爸去小河边游泳。
有一次,爸爸带着她从两三米高的石头上往下跳。她站在上面,什么也不想,闭上眼就跳,“咚”一声掉进水里,仿佛腾云驾雾一样。
这是高敏关于跳水的第一次记忆。
6岁那年,高敏被送进体校学习体操,但她特别讨厌压腿。有一次老师压过头了,她疼得要命,等老师一放手,立刻跑回家,再也没有回来过。
9岁那年夏天,高敏和同学在学校游泳池游泳。一个又高又大的老师不时把小朋友叫起来,观察他们的手和腿。
轮到高敏时,老师问:“想不想学跳水?”
高敏问:“要不要钱?”
得知不要钱,高敏不假思索回答:“行。”
第二天放学去游泳池,高敏发现有上百个小朋友在场,心里有些失望。
玩了几天后,老师指着3米台的跳板问:“谁敢从那里跳下来?”
高敏觉得不比河里的石头高多少,说了声“我敢”,就爬上去跳了下来。
浮出水面后,大家都鼓掌喝彩,夸她有天分。高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一下子迷上了跳水。
有一次,在小朋友们的起哄下,高敏又爬上10米跳台,硬着头皮往下跳,被老师狠狠骂了一顿。
不久,高敏发现小朋友不断变少,最后只剩她一个,只好跟着比她大两三岁的队员一起训练。
趁着其他队员参加比赛,爸爸带高敏去重庆的爷爷奶奶家。等叔叔和伯伯都来了,奶奶说全家大人要开会,打发高敏一个人去看电影。
高敏回来后,发现一家人都很严肃。奶奶问她喜不喜欢跳水。高敏说喜欢,接着又重重补了一句:“我要成为*的。”
很多年后,高敏才知道,就是那句话,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当时整个家族开会,讨论要不要让她学 体育 。如果不是高敏的那句话,整个家族就会为她选择另一种人生。
回去后不久,高敏就进了自贡市跳水队,搬进体校宿舍。那时她才9岁,一直没离开过父母,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高敏有些难过,却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努力,学不成绝不回家。”
2
入队后的日子与高敏想象的完全不同。每天早晨6点就要起床训练,跑步、压腿、练力量……样样不轻松。
当初因为怕压腿才离开体操队,最后还是没躲开。每一天,高敏都要咬紧牙关忍着眼泪度过这一关。
七点半结束训练,吃完早餐,高敏回到学校上学。所有的课间休息都用来写作业或补觉,根本没有力气跟同学玩耍打闹。
上午放学后,高敏要立即跑步到游泳馆吃午饭。饭后进行四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的午训。一到时间又要马不停蹄回学校上课。下午一放学,要像百米冲刺跑一样跑回游泳馆。老师会做脉跳检查,高敏不敢偷懒。
下午全是技术训练,可以在网上或弹板上翻空翻。这是高敏最喜欢的部分。那一小段在空中跳跃飞翔的时间,能够抵消一切枯燥的训练。
吃完晚饭,大家都要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做学校布置的作业。
9点半开始休息。洗完脸刷完牙,高敏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
每次感觉才过了几分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虽然训练很苦,但高敏学动作很快,而且跳得跟训练了一两年的队友一样好。
1980年8月,老师决定带高敏去攀枝花参加比赛。
临行前,妈妈告诉她:“站在板上要微笑,不要让人看出你紧张,要有自信。”虽然不懂什么是自信,高敏牢牢记住了妈妈说的话。
第一次出远门,高敏非常兴奋。在餐厅吃完晚饭,她偷偷拿了两根香蕉回房间。
刚吃完,老师出现在她面前,先让她做200个仰卧卷腹,再罚站半个小时。
顶着吃撑了的肚子做卷腹,高敏难受得要命,从那以后就对香蕉没了兴趣。
在跳台上,小小年纪的高敏时刻露出微笑,跳水技术又好得让人意外,立刻赢得了所有观众和教练、裁判的喜欢。
但她年纪还小,只能记分,不能算成绩。最后一跳跳完,她不知道自己的分数比第一名还高出几分。看到老师露出笑容,心里想的却是,应该不会挨骂了。
几个月后的一天,高敏发现家里来了一位陌生人。妈妈告诉她这是省队的刘指导。她让高敏在寒冷的天气中跳了几次水,又跟高敏的父母聊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爸妈问她愿不愿意去省队,高敏心想自己一定要成为*的,就答应了。
1981年1月9日,10岁的高敏在爸妈的一再叮咛中,坐上了离开自贡的火车。
也就在这一天,高敏彻底告别了自己的童年。
3
到了省队的第一天,中午吃饭时,看门师傅不放高敏进去,说她还不是正式队员。
高敏只能去旁边的教练餐厅。里面吃饭的都是大人,只有高敏一个小孩。吃着吃着,高敏想起父母和小伙伴,泪水情不自禁流下来。
刚开始,无论高敏起床的速度有多快,等她穿好衣服冲出去,总是最后一个到楼下集合。
几次之后,高敏想了个办法,提前穿好衣服,早铃一响就跳下床,总算没有再拿最后一名。
由于穿衣服睡觉,没多久高敏就感冒了,刘指导发现后,规定必须在铃响后才能穿衣服。
训练很累,但高敏过得很开心。半年很快过去了,医生为高敏做了许多体检和测验,担心高敏会长得很高。
刘指导再三争取,省队最终留下了高敏。
省队的训练与市队完全不同。每周一、三、五训练3次,每天早晨、上午与下午训练,晚上上文化课。二、四、六只在早晨和下午练2次,上午上文化课。星期日只在早晨或上午练1次。
每天再累,高敏都会认真听课,是当时运动员中学习表现*的。文化课老师总拿她的例子教育后来的运动员。
参加过几次比赛后,高敏把跳台跳水定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开始加大对手臂力量的训练。
高敏能轻松做完三十个引体向上,但肘关节一天比一天疼。每次入水时,由于手疼没有力气顶水,手背老被水反弹打在头上。
一天晚上,高敏被人不小心碰到头,疼得哇哇大哭。大家这才看到她的头皮好几块淤青。
刘指导赶紧带她去看大夫,拍片显示肘关节骨头上有一条裂缝,高敏不得不停了训练。
高敏的脚尖不直,有个外号叫锄头脚。刘指导没让她闲着,专门找人为她定做了一张用来矫正脚尖的“老虎凳”。
高敏坐上老虎凳,弯着腿,把脚板平放在凳子上,用绑带把整个腿背都绑在凳子上,丝毫都动不了。
然后在脚腕下放两卷卷起来的大毛巾,再把腿伸直。可脚背被绑了,脚腕下又有两卷毛巾,腿根本不可能伸直。
刘指导便用绑带绑了高敏的腿,强行把腿拉直。当两条腿被拉直时,毛巾上和绷带下的脚背,就变成弯的了。
绑好后,高敏一个人留在那里。刚开始疼得眼泪直掉,两分钟后觉得脚背上的骨头一块块被人拆开,忍不住放声大哭喊救命。
几分钟后脚背开始麻了,就像成千上万颗针扎着。
高敏第一次体会到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绝望。最后疼得没有知觉了,也没力气叫了,大脑一片空白,只是呆呆看着腿流泪。
15分钟后,刘指导回来把绷带拆开。高敏瘫在凳子上,稍微一动便万箭穿心。一动不动坐上半小时,才能慢慢挪动一下脚。
这样的“刑罚”,一上就是两个月。
后来有一天做倒立时,刘指导不停夸高敏的脚尖漂亮了,高敏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大家看到高敏脸上的泪水,都沉默了。
4
肘关节开始好转后,高敏把目标从跳台转到3米跳板,以惊人的速度学会了一套只有成年组才能跳的动作,而且水花压得很小。
1983年是全运会年,12岁的高敏在全国选拔赛上一鸣惊人,拿到了第一名,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全国*。
爸爸特意来看高敏,问她要什么奖励。高敏选了一套玩具餐具,比得了*还要高兴。
很快,高敏代表中国参加在新西兰举办的世界分龄锦标赛。
第一天训练,高敏就引起了轰动,老外纷纷跑来问她的年龄。这一问,高敏还没满13岁,按国际泳联规定不能参加跳台比赛。
没想到,高敏仍在1米板和3米板上轻松拿了两块*。
当时国际泳联的官员说,1988年的奥运*,非高敏莫属。
回国后,高敏再度主攻10米台,练的是几个高难度动作。
这些动作在成年组只有一两个人能跳,少年组还没有。高敏一心投入训练,甚至都顾不上理会前来探望她的妈妈。
一天,高敏刚跳到空中,旁边“砰”的一声巨响,把她吓傻了,一下子失去控制,直接摔下来,整个身子平平拍在水面上。
再次尝试,她还是背部直直砸在水面上。
那天晚上高敏感觉呼吸困难,喉咙里一股铁腥味,吐出来后,手上全是血。队友连忙送她到医院检查,诊断是摔破了肺。
高敏吐了一个多月的血,后来还是吃了一位老中医的中药才恢复。
高敏怕爸妈担心,一直没说。几个月后,高敏爸妈从别人那里知道她吐血的事,哭着赶到成都,想让高敏退队。
10米台成了高敏的阴影,每次训练,入水时不是躺着就是趴着。晚上一闭眼,做的梦也是从10米台摔下来。
有一次,高敏刚从跳台跳下来,耳朵里“嗡”的一声,从右耳穿过左耳,疼得眼泪直流。
医生检查后,说是耳膜穿孔。
高敏一而再再而三受伤,心情非常低落,觉得是老天在暗示自己该退役了。
随后参加的*届青少年运动会,高敏发挥失常,有些裁判毫不客气打了0分,跳板只取得第七名,10米跳台更是倒数第一名。
比赛后回到自贡,高敏陷入了迷茫,不知道是该坚持还是退役。她一个人在大街上转悠,最后停在一个糖饼摊前。
这种糖饼摊上有一个大转盘,给了钱后,转到什么就拿什么。
第一次转,高敏拿到糖饼摊上*的龙糖饼。高敏想,如果再转到一条龙,那就再练一年。
换了一个糖饼摊后,高敏用劲一转指针,指针就像是知道她的心意,慢悠悠转到龙糖饼面前就不动了。
没想到的是,回到队里才几天,高敏就接到去北京国家队集训的通知。
高敏这才知道,早在她第一次拿全国*时,国家队就想招她,但省队一直没有放人。
5
在国家队,高敏所在的小组叫“国家跳水少年集训组”。徐益明教练是集训组的总教练。
因为高敏基本功太差,徐教练并不喜欢她。高敏还发现,自己并不是国家队队员,只是带训。意思是跟着国家队练,但不占名额,还是要回省队。
高敏有些丧气,觉得不出三个月自己就会回省队。
集训组第一次开队会,徐教练对大家说,中国三十个农民才养一个运动员,是为了让大家为国争光,让五星红旗升到*处。
最后,徐教练鼓励大家:“要让世界仰起头看我们的国旗,要让对手听熟听惯我们的国歌。”
高敏被镇住了。从来没想过练跳水有这么重大的使命。那晚她怎么都睡不着,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跳水。
高敏决定,只要国家队不放弃自己,自己就绝不放弃。
这以后的每一天,高敏提前二十分钟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从不多说话,只是一个劲儿跳,一个劲儿练。
训练了一个月,在一次组队对抗赛中,本来没人要的高敏,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没有一次失手。
徐教练 第一次 表扬了高敏,开始亲自指导她训练。
高敏天生就会压水花,但*的问题是入水不漂亮。哪怕一个早晨跳上百次入水,依然没有明显的改进。
直到她每天练完后,接着看了很多的技术录像,入水动作才好看多了。
徐教练又请来一些老运动员传授心理技巧。一位转行做特技的前辈讲到,他开始特技表演前,习惯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想一遍。
高敏立刻意识到,这个方法对她很有用。事实也证明,只要比赛前把所有问题都想到了,高敏几乎不会出现失误。
一天晚上,徐教练告诉高敏,决定让她顶替受伤的奥运*周继红参加苏联和德国的邀请赛。
起初高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冷静下来后,她突然意识到:如果抓不住这次机会,自己的跳水生涯就结束了。
高敏拼了命训练。那段时间虽然累,却是高敏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在德国的比赛中,高敏征服了裁判,不管怎么跳都是高分,拿了3米板的*和10米台的铜牌。
那天晚上,她拿着*和铜牌,左看右看,不时往脖子上挂。旁边的队友取笑她:“等着吧,你会有许多奖牌的。我们早就不把它当回事了。”
在苏联的比赛中,高敏再次成为比赛焦点,怎么跳观众和裁判都喜欢,以超出对手几十分的556分轻松夺冠。
回国后,再也没人提高敏是带训队员了,她得到了所有国家队队员的服装和装备。
6
很快,高敏将再次出征,参加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和古巴的四国循环赛。徐教练给高敏定了580分的新目标。
高敏一有空就往录像室跑,分析每一个可以提高得分技术的动作要领。她不仅研究了世界名将的跳水动作,还发现了自己赢得裁判喜欢的秘密。
比如,她内在力量很好,跳到空中后人很飘,不往下掉。这样完成动作后,有更长的时间向裁判和观众展示笔直的身体。
这一点是当时其他选手很难做到的。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和提高,高敏满怀信心上了去加拿大的飞机。在极度寒冷的情况下,以570分轻松夺冠。
到了美国,高敏第一次进行训练,几个外国记者拿着照相机跟着她,外国运动员也微笑着向她打招呼。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有些名气了。
然而比赛期间刮台风,高敏深受影响,最后只跳了500分左右,排在第五名。
这是高敏第一次遭遇滑铁卢,一个人躲在更衣室里哭了很久。
晚上,高敏独自去海边游泳,在风浪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不可以改变汹涌澎湃的海浪,但可以学会享受它。比赛也是一样,她不可能改变比赛的环境、条件和气氛,所以必须去适应它,接受它,最后才能战胜它。
在墨西哥的比赛中,高敏很快适应了高原城市的缺氧环境,以*的优势拿到了*。
最后的古巴一战,高敏仍然没有对手,轻松拿了3米板的*。
此时,队友因为手腕有伤不能参加跳台赛,徐教练决定让她顶上。
两个月没练跳台,又是仓促上阵,高敏出人意料拿到了*。徐教练很高兴,说她以后可以两项都练。
长达四个星期的四国循环赛终于结束。高敏暗下决心:接下来,她要为中国夺一块世界锦标赛*。
就在高敏全力准备世锦赛时,当时的跳水队总教练退出了,徐教练接替了总教练的位置,也接手了几位老队员的训练。
经过特批,徐教练把高敏一个人带到了成年组。
新官上任,徐教练的压力非常大。高敏不想被成年组看轻,训练也非常拼命。每次累到不行的时候,她就对自己说:坚持,坚持,只要我能顶过这一天,我就能拿世界*。
一想到世界*,高敏就像加了油的 汽车 ,又能开出好几百公里。
7
1986年8月,第五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开幕,高敏随国家队来到西班牙马德里。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大型的国际比赛。
比赛那天早晨,高敏在洗澡时突然意识到,水只有捧在手里才能留得住,用力抓它,就会从手指缝中流走。自己太想赢了,这种心态很有可能会让她失去*。
高敏一直有写训练日记的习惯。她拿出来,把最近的训练回忆了一遍。
这一年来,高敏有了6次国际比赛的经验,并且有针对性进行过训练。而且,徐教练每周都会安排小型比赛,让人在一旁敲锣打鼓大喊大叫。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干扰她了。
“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跳,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拼……顺其自然地完成动作,把一个最难的动作,变得最简单,这才叫本事。”
写下这段话,高敏心情平静了。
预赛过后,参加决赛的一共有12名运动员。高敏做准备活动时,一些外国教练一直举着录像机拍她。
高敏丝毫不乱,稳扎稳打,以582.9的惊人高分夺冠。
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升起时,高敏心里对徐教练说:
“我做到了。我用我的努力在十个月的时间里,实现我的梦想,完成了你的要求,报答了国家对我的培养。我从来没像这一刻一样为我自己感到骄傲。”
对于15岁的高敏来说,世锦赛是人生一个巨大的转折。新闻舆论也说,高敏“从此领导了世界女子跳板跳水的潮流”,成为任何一个跳板运动员都想挑战的目标。
赛后,高敏写了一篇总结:
站在板上准备跳水前的几秒钟,我感到在那一刻,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谁都不可能帮我,*能给我信心的就是平时的训练水平。
在实现了“成为*的”梦想的同时,高敏也依稀感受到了站到高处的寒意。
8
不到一年时间,高敏从全国倒数第一冲到世界第一,在全国跳水界引起轰动。徐教练又在全国推广高敏的训练和技术,高敏一下子成为风云人物。
一切来得太快,高敏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觉得非常不自在,总希望躲进一个没人问她问题的地方。
好在为了备战第二年4月的世界杯赛,徐教练很快把队员拉去了三亚,进行封闭式身体素质训练。
室外长途拉练非常辛苦,当别人都累得走走停停,高敏仍然坚持跑完全程。
高敏觉得老天是公平的,训练时吃的苦和累,才是她比赛时充满信心的筹码。
回到北京后,高敏又开始转攻跳台。
然而,当年那个曾让她破肺、吐血、耳膜穿孔的动作,已经在高敏心里形成障碍。如果再次失败,高敏也许终身都不能越过这个坎。
所以,在高敏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教练也不敢让她上跳台,每天都陪着她在陆地上练习。
直到有一天,高敏主动说要试一试。然而,就在试跳前一天,很少在训练中出状况的高敏,竟然摔出了保护垫,左肘关节脱臼,一个月都不能跳水。
准备了几个月的计划一下子泡汤了,高敏既为自己心疼,也愧对教练付出的心血,一个人在房间里喊得撕心裂肺。
受伤的关节越来越痛,高敏没有吃止痛片。她想,既然不能训练,那就该磨炼一下毅力。
于是,高敏就这样躺在床上,静静“享受”着不断袭来的疼痛。
第二天,高敏忍痛做了一千次“起次”:双腿站直,脚尖并紧,脚后跟随“命令”一上一下地踮起来。还做了一些半蹲和腹部训练。
几天后,高敏除了手不能动,加大了一些力量训练,甚至开始长达半小时的跑步。
然而,这些完全不能跟以前的训练量相比,高敏的体重开始不受控制疯长。
徐教练弄来一套橡胶做的出汗服,穿上后从脖子到脚腕完全不透气。高敏跑完一趟回来,裤脚里全是汗,地上一摊水。
每天吃得少喝得少,高敏饿得浑身发软。几片蔬菜也要放在嘴里嚼半天,直到没味了才吞进肚子里。
拆掉石膏后,高敏左手臂细得只剩下骨头,肘关节只能弯一点点,仍然不能马上恢复训练。
还有一百天就比赛了,高敏顾不了那么多,开始进行弹跳训练,每次摆臂时肘关节疼得要命,也忍着不管它。
结果第二天一起床,肘关节又肿了起来。
大夫建议她去理疗室做蜡疗,就是把刚煮化的蜡倒进一个容器,然后再把肘关节伸进去,用蜡的热度软化骨头后,再强行增加肘关节屈伸的幅度。
烫了一会儿,高敏就体会到了皮开肉绽的感觉。骨头软化得差不多后,大夫开始一点一点地掰弯肘关节。
虽然越来越痛,但高敏咬牙忍着,一声不吭任由大夫越掰幅度越大。
第二天,肘关节肿得更大,连上下弹跳都做不了。
一问才知道,因为高敏一直忍着不出声,大夫不知道已经过了极限,才造成这种情况。
两次急于求成的失败,终于让高敏学乖了,一心一意只做力量训练和减体重。
等到能做一些简单的跳水动作,高敏格外认真对待每一跳,哪怕再简单,也力求做到高质量完成。
两个月之后,高敏第一次恢复全套动作训练,竟然跳得没出现一次失误,让在场所有教练大吃一惊。
虽然手痛还没完全恢复,高敏还是成功打消了一些教练的疑虑,正式进入了世界杯参赛名单。
离比赛还有十天,高敏开始发低烧。在去荷兰参加世界杯的路上,又莫名其妙发起高烧,一度昏迷过去。
(未完待续……)
主要参考资料:
1.《追梦:“跳水皇后”高敏自传》,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07
2.《敏·感:人生没有规定动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3-10
肖战身边的三个胖子是谁肖战身边的三个胖子是他的助理、好友...
篮球直播在哪里可以看?想要查看自己的篮球直播的话,我建议...
卡塔尔世界杯分组了。北京时间2022年4月2日凌晨,2022卡塔尔世...
2O21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已进入4O强赛,日本,韩国,伊朗,澳...
世界上最富有的足球球员是谁?世界上最富的球员?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