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马德里3月2日电(谢宇智)2022-2023赛季西班牙国王杯半决赛首回合2日上演“国家德比”,巴塞罗那客场1:0小胜皇家马德里,在两回合的比赛中占得先机。
巴萨本场出征伯纳乌,尽管莱万多夫斯基等多名球员受伤让主帅哈维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巴萨仍凭借出色的防守零封对手。皇马方面则因为卡马文加的一次失误断送比赛,米利唐在比赛中上演乌龙。
巴萨在第26分钟反客为主,卡马文加回传中出现失误,皮球被客队断下。凯西接费兰·托雷斯传球,小禁区边缘射门,库尔图瓦奋力扑出皮球,门前的米利唐却不慎将球碰入自家大门。
此后巴萨还有一次扩大比分的机会,第72分钟,凯西的射门被队友安苏·法蒂在门前意外挡出。而皇马面对巴萨的“铁桶阵”无计可施,最终只能接受失利的结果。
两队将于4月5日在诺坎普展开第二回合的比赛
对于足球迷们而言,这本该是一个值得激动的周末,西甲第10轮巴萨与皇马的西班牙国家德比原本被安排在本周末进行。虽然双方目前都境遇不佳,但比赛还是格外受人关注。然而就在开赛前三天,官方消息传出,这场比赛被延期到了12月18日进行,并且开球时间还是待定。
推迟比赛的理由是加泰罗尼亚地区目前的局势不太稳定,不太适合将这样一场比赛放在这个时候进行。西甲联盟原本考虑将比赛移师到皇马主场伯纳乌进行,但双方一致拒绝了这项提议,最终西甲联盟决定在12月18日进行国家德比。皇马和巴萨本周末也将因此轮空,终于有了一个不用上班的周末。
比赛虽然取消了,球员和教练们休假了,但国家德比的那些故事还是可以聊聊,作为足坛的两支绝对豪门,他们的每一次碰撞都足够吸引眼球,对于球迷而言,每个赛季也都在期待他们的碰面。在2010-2011年的短短一年时间内,他们曾在4条战线上大战了8场,也是让广大球迷过足了眼瘾。
2010年11月30日的西班牙国家德比,是穆里尼奥作为皇马主帅经历的第一次国家德比,这场比赛在诺坎普进行。在前一个赛季的欧冠半决赛中,还在执教国际米兰的穆里尼奥曾用极致的防守反击淘汰了巴萨,并最终问鼎欧冠,帮助国米拿下三冠王。
此番相遇,由于皇马的整体实力明显强过国际米兰,穆里尼奥对C罗、本泽马、迪玛利亚和厄齐尔们组成的攻击线足够自信,因此穆里尼奥摆出了进攻的阵型,要和巴萨打一波对攻。而巴萨主帅瓜迪奥拉则延续了6冠王时期的三叉戟组合,只是锋线上由新加盟的比利亚替代了离队的亨利。
出人意料的是,比赛彻底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巴萨完全主导了比赛。C罗在比赛中彻底哑火,此前无论是代表曼联还是皇马,面对巴萨他都没有取得过进球,本场比赛,这个尴尬记录还在延续。心情急躁的他甚至只能用推搡场边的瓜迪奥拉来发泄怒火。
比利亚打进了巴萨的第3和第4粒进球,证实了巴萨买进他的眼光之正确。拉莫斯对梅西采取了报复性犯规,显示出了皇马整体心态的崩溃,球员们在最后时刻都在期待着比赛能够快点结束。
由于对自身实力、对手实力以及国家德比气氛的错误估计,穆里尼奥制定的战术全面失败,皇马以一场0-5败走诺坎普。事实证明,即使强如皇马,选择和瓜迪奥拉的梦三巴萨打对攻也是不理智的选择,毕竟比起中场的控制力,当时的巴萨天下无敌,而选择对攻无疑正中巴萨下怀。皮克在赛后竖起了5根手指挑衅皇马,就像5把尖刀一般刺痛着皇马的心,瓜迪奥拉打造的全攻全守传控足球似乎已经天下无敌。
这场惨败让穆里尼奥痛定思痛,不断针对巴萨试验阵型,为了对付巴萨的三叉戟,穆里尼奥将佩佩的位置提前,与阿隆索和赫迪拉组成了三后腰阵型,试图给巴萨哈白布组合的控球带来阻力。果然,在该赛季的第二次碰面中,三后腰大发神威,让巴萨一度很不适应,他们的传控不再如以往一般流畅。梅西和C罗分别打进1粒点球,双方也以1-1平分秋色,这个比分也很好地反应了场上的局面,三后腰战术初见成效。
几天之后,双方在西班牙国王杯决赛中相遇。尝到了甜头的穆里尼奥延续了三后腰的阵型,这一战术成功遏制住了巴萨的进攻,造就了皇马两年多来面对巴萨打的最顺的一场比赛。加时赛里,C罗成为了那个决定比赛的人,他高高跃起头球破门,帮助皇马1-0击败了巴萨,拿下了国王杯,也终结了自己面对巴萨不进球的尴尬记录。
穆里尼奥的三后腰战术第一次战胜了瓜迪奥拉的传控足球,经历了大半个赛季的摸索,穆里尼奥似乎真的找到了击败巴萨的法宝。但美中不足的是,迪玛利亚因为报复性的犯规吃到了红牌,以及在冠军游行时,拉莫斯不甚将奖杯从大巴上跌落。
几天后,双方的对决转移到了欧冠半决赛首回合的赛场,这是双方18天内的第3次碰面。虽然在穆里尼奥的三后腰阵型上栽了跟头,但瓜迪奥拉并未作出什么改变,依然坚持4-3-3的阵型,以不变应万变。
比赛的转折点出现在下半场的那次争议判罚,佩佩因为一个蹬踏阿尔维斯的动作而吃到红牌,而慢镜头回放并不能清晰地看出是否真的蹬踏到了阿尔维斯,但是,裁判认定了,红牌无法避免。这张红牌也彻底改变了原本处于均势的局面,更是摧毁了皇马的三后腰战术。更糟糕的是,穆里尼奥因为不满判罚被罚上看台。
在这之后,梅西用两个进球终结了比赛,那个长途奔袭连过5人的进球更是皇马不愿回首的灰色记忆,看台上的穆里尼奥无可奈何,伯纳乌现场的皇马球迷更是气愤的提前退场。
次回合,皇马带着主场0-2告负的巨大劣势来到诺坎普。而巴萨尽管手握2个客场净胜球,但瓜迪奥拉并未选择保守,依然要求弟子们积极进攻,阵容上也并未作大的调整,三叉戟依然是主角。
皇马这边由于佩佩的停赛,穆里尼奥只能放弃三后腰,派上了状态复苏的卡卡。卡西利亚斯用高接低挡一次次化险为夷,因为皇马保存着希望。梅西们在皇马的重兵防守下踢得有些郁闷。伊瓜因曾为皇马取得过进球,但被判无效,因为裁判认定C罗犯规在先。随后,佩德罗的进球彻底宣告皇马大势已去,尽管马塞洛随后扳平了比分,但早已无力回天。
18天内,4场对决,穆里尼奥的球队拥有一个美丽的开局,却没能收获一个完美的结尾,他对三后腰战术的依赖开始显露出了弊端。事实证明,想要依靠一招就彻底打垮如日中天的巴萨是不现实的,毕竟对方拥有巅峰梅西、哈维和小白,各个位置都是世界级的存在。不过从成绩上看,1胜2平1负,双方几乎平分秋色,皇马的进步显而易见。
为了将三后腰的战术完善,穆里尼奥决定引援,他在休赛期买进了科恩特朗,丰富战术的变化。因为两队在上赛季分别获得了联赛和杯赛冠军,因此2011年的西班牙超级杯也成为了国家德比的舞台。首回合在伯纳乌,穆里尼奥没有使用三后腰,而是派出了阿隆索和赫迪拉的双后腰组合。比赛过程非常精彩,厄齐尔首开纪录,比利亚世界波扳平,梅西进球反超,阿隆索再扳平,2-2,双方握手言和,也将比赛的悬念保留到了次回合。
次回合的诺坎普,穆里尼奥全新的三后腰组合迎来了首秀。这场比赛,双方贡献了近3年来最精彩的一次对决,C罗在比赛里取得了进球,但梅西的两个进球帮助巴萨3-2获胜,其中第一个进球正是在甩开C罗后打进的,那个进球的截图至今在网上广为流传。而第87分钟的那次门前包抄绝杀,更是将皇马的情绪打到了冰点。
火药味也贯穿了比赛的始终,先是比赛中马塞洛对法布雷加斯恶意犯规染红离场,到了比赛结束后,双方又习惯性地爆发了大面积冲突,穆里尼奥更是在混战中抠了巴萨助教比拉诺瓦的眼睛。
2011年的11月,双方在伯纳乌迎来了11/12赛季的第一次碰面,同时也是1年之内的第8次对决。由于皇马在赛季开始后士气高涨,各条战线豪取15连胜,而巴萨的表现相对逊色,因此,在外界看来,主场作战的皇马将是赢面大的一方。也正因如此,自信的穆里尼奥大胆地放弃了三后腰,又一次摆出了攻击型的阵型,采取全攻的战术,想要用更单纯的进攻击败巴萨一次。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尽管本泽马开场25秒就为皇马取得了进球,但最后的赢家依然是巴萨,桑切斯、哈维和法布雷加斯的进球帮助巴萨实现了逆转,3-1,巴萨以哀兵的姿态在客场击败了气势如虹的皇马,1年内第3次赢下国家德比,也是第2次攻陷了伯纳乌。尽管穆里尼奥和皇马已经做得足够好,但想要以对攻的方式击败梦三巴萨显然还是太困难了些,至少在那个时候,地球上还没有哪支球队可以做到。
一年时间,双方分别在4项赛事里大战了8场,这是怎样一种特殊的缘分。8场比赛里,既有、也有火星撞地球般的进球大战,既有C罗头球绝杀,又有梅西连过数人独闯龙潭。8场比赛里有5场比赛出现了红牌,其中既有佩佩那样争议的判罚,也有拉莫斯、迪玛利亚和马塞洛那样标准的报复性犯规。所有经典比赛该有的元素在这8场比赛中全部出现,当然,这才是世纪大战该有的样子,这才是死敌相见该有的场景。
8场比赛,皇马1胜4平3负,穆一年的皇马在和瓜式梦三巴萨的对话中处于了下风,但也正是这段被瓜式巴萨压制的经历,才刺激了银河战舰II期不断地升级,才有了后来齐达内时代的欧冠三连冠。那一年,穆里尼奥引领着全世界寻找击败巴萨的秘笈,他们也是当时仅有的在不龟缩防守的情况下与巴萨掰腕子的球队。这一年的C罗在与梅西的对抗中也处于下风,沦为配角,但也正是这段有些屈辱的经历,刺激着C罗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也终于在多年之后破茧成蝶。那一年,也可以看做是梅罗双骄时代的开端。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穆里尼奥和C罗均为要强之人,绝不甘心成为他人尤其是巴萨的配角。因此,两人纷纷缺席了当年的金球奖颁奖典礼,官方理由是为了备战国王杯的比赛。
对于巴萨而言,那一年是他们最美妙的记忆之一。那个赛季,他们获得了五冠王,瓜迪奥拉全攻全守的传控足球达到了顶峰,梦三王朝也达到了鼎盛,成为了不可一世的宇宙队。梅西在那一年实现了金球奖的三连庄,是无可争议的足坛第一人。最无解的梅西,最强大的哈白布,最好的瓜迪奥拉都留在了那一年,他们比09年获得六冠王时更加稳定和成熟,也更加难以战胜,他们让任何球队都得以黯然失色。
对于球迷而言,那无疑是过足眼瘾的一年,每一场都有新感觉,从未让人审美疲劳。瓜迪奥拉与穆里尼奥的恩怨情仇,梅西与C罗的谁与争锋都从那一年起进入了高潮部分,并成为了日后近10年里热度居高不下的话题。如今,这四位主角里,只剩下梅西还会继续出现在国家德比当中,也更加让人怀念那段神仙打架般的光辉岁月。
巴萨皇马最严重冲突比赛是德比的249次交锋。
没有任何试探,皇马和巴萨开场就大打对攻战。莱万多夫斯基潇洒转身过人,一脚抽射被库尔图瓦扑出,巴尔韦德的重炮,狠狠砸在立柱上。第27分钟,巴萨疯狂压迫,皇马后场出球失误,拉菲尼亚20米世界波破门。
踢到第42分钟,场上发生火爆冲突。卡马文加在后场带球推进,与韦尼修斯完成交接之后,韦尼修斯带球一路狂奔。盘带能力超强的韦尼修斯连续突破过人,将布斯克茨、加维甩在身后。连过两人之后,韦尼修斯继续带球奔袭,阿尔巴从侧面凶狠放铲,将韦尼修斯放倒在地。
足球运动:
足球是一项以脚为主,控制和支配球,两支球队按照一定规则在同一块长方形球场上互相进行进攻、防守对抗的体育运动项目。因足球运动对抗性强、战术多变、参与人数多等特点,故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
现代足球的前身起源于中国古代山东临淄的球类游戏蹴鞠,后经阿拉伯人由中国传至欧洲,逐渐演变发展为现代足球,现代足球始于英国。1848年,足球运动历史上第一部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1863年10月26日,英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足球运动的竞赛规则。
足球的最高组织机构为国际足球联合会成立于1904年,总部设于瑞士苏黎世。中国最高组织机构是中国足球协会1955年1月3日成立于北京。
西甲第10轮,皇马2-1击败巴萨,场上表现最佳的球员是阿拉巴。
1.阿拉巴作为后卫为皇马打进了第一粒进球,让皇马取得了领先的优势;
2.阿拉巴在防守中表现非常出色,阻止了巴萨多次进攻,他的存在让皇马的防守更加的稳健;
3.阿拉巴积极参与进攻,给对方后卫造成了很多麻烦,这让皇马保持了优势。
西班牙德比没有了梅西和C罗,关注度肯定会下降,但这也并不影响两支球队的精彩表演。西甲第10轮,皇马2-1击败巴萨,场上表现最佳的球员是阿拉巴。阿拉巴作为皇马的后卫,他前插帮助皇马打进了第一粒进球,这个进球其实非常的漂亮,作为后卫有这样的脚法和射门意识其实已经非常优秀,阿拉巴在防守中多次阻止巴萨的进攻,同时他还积极参与进攻,给巴萨造成巨大的威胁,阿拉巴攻防都表现非常不错,我认为他是这场比赛中的最佳球员。
一、阿拉巴帮助皇马打进第一球取得了领先
足球比赛都有明确的分工,后卫的主要责任是防守,不让对方进球。阿拉巴作为防守球员,很好地完成了防守任务,同时他积极地前插,帮助皇马取得了第一进球,这让皇马占据了场上的主动,他应该是比赛中的最佳球员。
二、阿拉巴防守非常稳健阻止了巴萨多次进攻
阿拉巴是后卫,他主要负责防守,这场比赛中,阿拉巴的防守做得非常不错,多次阻止了皇马的进攻,阿拉巴的存在让皇马的后防更加的稳固。
三、阿拉巴积极参与进攻给对方后卫造成了很多麻烦
阿拉巴防守稳健,同时还积极参与进攻,特别是他在边路的助攻给巴萨造成了很多麻烦,这也让巴萨疲以应对,从而减轻了皇马的防守负担,进攻取得进球,防守破坏巴萨进攻,攻防都表现非常好的阿拉巴应该是这场比赛的最佳球员。
一·关于皇马三后腰战术的效用与弊端
太早之前的历史不用翻看,单看这个赛季,也就是穆里尼奥到来的这个赛季。首回合的较量,皇马零比五负于巴萨,那场比赛让穆里尼奥总结出了在第二回合中起到不错效果的三后腰战术,通过佩佩等人的凶狠逼抢,很好的抑制了巴萨的中场,于是哈维伊涅斯塔梅西等人就很难施展,这的确是一种阻止巴萨渗透进攻的方法,这种战术的主要思路是通过中场三后腰的拦截,化解巴萨的进攻进而找寻反击的机会,一举建功。
但这其中有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这种战术的风险太大,保障性不高。
三后腰要确保对巴萨中路的遏制,这本身对三个后腰的要求就十分之高,所以,我们看佩佩等三后腰往往是通过凶狠的肌肉碰撞来完成这种阻击,于是在这种激烈的对抗中,守方就容易犯规,于是就很有可能造成红牌下场十打十一的后果。而这种概率之大,从前三场比赛中都得到了验证。
尤其刚刚结束的这场比赛尤为明显,更是成为整场比赛的转折。上半场在巴萨控球绝对占优的情况下,通过三后腰的作用,哈维梅西相对沉寂,巴萨并无十分具有威胁的进攻。而一到佩佩被罚下场,三后腰溃散,哈维梅西立马生龙活虎了。由此可见三后腰的防御体系对巴萨进攻的遏制力与对皇马防守纵深的重要意义。
二·皇马整体战术简析
明显在对阵巴萨时皇马的整体战术是防守反击。而这种防守反击的打法,首先在防守这一方面,就因为交出了控球权而导致球员疲于奔命,上半场C罗被普约尔皮克等人的三角传递,气的都跳脚了,令人印象深刻。造成后期的体力不济,是在以极大的代价换取短暂的消除对手进攻的方式。
而在反击一块,因为无法取得球权,所以反击的次数寥寥可数,而即便是在这寥寥可数的几次反击中,又往往因为单一的进攻方式而无法构成实质的威胁。皇马现在对巴萨的反击就是后场中场拿球后便直接吊往前场,这种方式的威胁是最小的,只要对手后卫队员站位合理,一方面容易致使进攻队员越位,一方面也难以让进攻队员顺利的拿球控球。巴萨防守球员很容易便可化解皇马进攻球员拿球。这个我们从下半场换上阿德巴约便可理解,阿德巴约除了身高有优势之外,其他诸如控球运球等方面都无法构成优势,而即便是身高的优势,也在巴萨后防球员的挤压盯防下被化解。空中的球是最难拿捏的,何况皇马现在的高球往往都无法打进禁区,所以这样的进攻方式实在是无力。
但我想穆里尼奥是很清楚这一点的,关键是皇马在地面的传切配合无法有效组织,厄齐尔中场很难拿到球,更难发动有组织的进攻,于是我们看到C罗郁闷了,在前场游走,几乎拿不到球,经常需要回到己方半场抢断拿球,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人说曼联才更适合C罗,为什么梅西似乎总比C罗出彩的原因。其实论个人实力的话,C罗比梅西更有创造力。
于是整个皇马的战术打法便成了防守的提心吊胆,进攻零零散散。无法对巴萨构成实质性威胁。
三·巴萨战术打法简析
假如可以对比的话,如今的巴萨真的类似于克鲁伊夫当年的荷兰,全攻全守。
攻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巴萨整条后防线都压过了中场,而守的时候,皮克普约尔等人又总能出现在最关键的位置。
巴萨的进攻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就是小范围的短传撞墙,默契而精准。还有大范围的边路转移以及突然袭击的禁区前沿反插吊球。
巴萨的犀利我认为主要是进攻,进攻的方式比皇马丰富,并且有效。巴萨的防守并不是牢不可破,只是皇马的进攻疲软才显得突破巴萨的防守也困难重重。
四·皇马巴萨
由上述所说可见,其实单从每个位置上拉出两队的球员来比拼,真是没有什么很明显的高低之分的。但如今的巴萨公认的比皇马的水平高,主要是整体水平高出。十一大于十一,何况是十一对十呢。
五·关于穆里尼奥
我很欣赏他!不论带队的业绩,只是个人的作风。
这个赛季他带着惯有的荣誉,来到皇马这只长时间没有获得足够荣誉的辉煌俱乐部。的确,他的到来让皇马耳目一新。他也的确给皇马换上了不一样的带有他个人风格印记的东西。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那场五比零之后,穆里尼奥采用了三后腰战术,的确起到了阻遏巴萨进攻的效用,但是在冒巨大风险的情况下,我想这点他是清楚的,要不然他不会总想着十打十一这样一种心理暗示的可能性。
但我认为,三后腰战术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的确,在无法在攻击上战胜对方的前提下,除了强力的防守,很难想到还有什么可行的方法。
穆里尼奥的确是个优秀的教练,因为他看到了遏制巴萨的一种方法,只是这种方法的保障程度不够高。仅此而已。
六·皇马巴萨比赛结果的胜利倾向度
根据我们的经验,久攻之下,必有所获,久守之下,必有所失。
看着三场德比,不得不说,一比一和一比零的那两场的确充满了侥幸。
巴萨的进球在于时间与机会,而皇马的进球则大部分却靠的是运气。
所以按照概率来说,巴萨的胜率是要高于皇马的。
七·关于皇马如今所需预防与欠缺的
第一代银河战舰谢幕之后,近几个赛季皇马都被巴萨压制着。这对皇马整个球队都是一种极大的心理压力,国王杯的胜利也许缓解舒缓了这种压力,但肯定没有解除这种心理阴霾。从今天的比赛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皇马球员开场一段时间紧张的感觉显而易见。这一方面是比赛本身重要性的原因,一方面恐怕和这种数年来积累的挫败感不无关系。今日一败,最怕这种阴霾继续蔓延,实质性的造成一种巴萨恐惧症就麻烦了。实力上的差距可以弥补,但心理上的无力则很可能致命。
预防这种心理的破坏,是皇马全队现在继续调整的。不过我相信,穆里尼奥的作风与性格特点在这方面可以给球队带来积极的影响。
皇马如今所急需的应该还是在面对巴萨时要有更多的控球权,尤其是在中场的控球,并且能够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厄齐尔在这方面是没问题的,但关键是首先他必须有球。皇马不能再出现,中场球员断球后只能长传吊进禁区,而找不到地面传球点,组织不起来传切配合的情况了。
皇马的球员都是好“钢”关键是没有打造出一把削铁如泥的好刀。
八·关于巴萨后场倒角的问题
我们诟病巴萨的控球率全是后场倒角刷的,的确,他们是这样做了,但那也只能说是他们的踢球方式,我们实在无可厚非。
如果换皮克的风格来说的话,嘿,你们不是喜欢防守么,哥们就在后场倒角耗死你······
九·最后的展望与寄语
作为皇马的球迷,对于今晚的失利,实在是很伤不起的。那么现在的情况说明,下一回合三后腰的体系恐怕已经难以构建了,并且已经到了背水一战孤注一掷的境地了,穆帅是否会有新的变化呢。如果有的话,重心估计应该转移到进攻。伊瓜因,卡卡,本泽马等人都磨刀霍霍呢····下一回合,我希望穆帅的方针是,宁肯再输个五比零,也要打一场酣畅淋漓的绞杀战!
作为皇马的球迷,我想事情已经到这个份上了,我已经不想再去考虑概率学关于皇马客场翻盘的几率有多大了!我只想说,下一回合,将是一场华丽的进攻盛宴,当年风华绝代的银河战舰将再现她的风姿!今天伯纳乌沦陷了,明天即便我们仍然会在若坎普倒下,也要在倒下之前,让整个若坎普为我们颤抖为我们致敬!
巴萨的战术体系
一、巴萨的攻防特点
之前发文就足球当中的控制与控球做了一些啰嗦的分析,其实只是为了抛砖引玉。前些天在皇马球迷论坛看见过一篇关于节奏的妙文,其中对我萨的分析及对策很有意思,文章总结了八字箴言对付巴萨“以慢止慢,以快打快”,具体则是认为巴萨的攻防特点为进攻慢,防守快,防守巴萨时必须比巴萨更慢,而慢的极致是静止,密集防守恰恰就是相对的静态防守,而进攻巴萨时,必须要第一时间躲过巴萨的就地围抢,就是比他更快。这个视角很有特点,观点也基本符合事实,但总觉得没有入木三分,有隔靴搔痒之感。
恰周中看冠军杯,听颜强解说,虽然声音效果恶劣,且对我萨颇有不在此山之中产生的不得其要的远距离美感,但颜强说了一句话,巴萨由攻转守的速度很快,给了我一些启发。我们往往思维定势,说到攻防转换,总是想到由守转攻,思路也往往局限在此,实际上攻防转换还要包括另外一半内涵,那就是由攻转守。
这样一来,关于我萨的技战术特点,并非前篇所提到的慢攻快守,我觉得更加准确的说法是由守转攻偏慢(相比快速直接的英超风格),由攻转守快。巴萨的比赛有两种典型的节奏,一静一动,进攻时静若处子,防守时动若脱兔。
当然巴萨进攻的慢,并非普遍意义上的慢,不是处理球慢,不是跑动迟缓,更不是球员没有速度,而是一种慢条斯理,是速度的慢而非速率的慢,你总是不能一下子看清巴萨进攻时的动机。贯穿这种慢条斯理始终的本质是球队永远在追求皮球的高速运转。安静平和的表面下,巴萨的足球一直在通过不断的传递进行运转和思考。看不清这一点,你就理解不了巴萨两种节奏在追求皮球运转速度这一项上的和谐统一。
那么巴萨为什么追求并且坚持这样一种攻防转换节奏?其背后的道理或者说战术思想是什么?或者仅仅是为了好看?先不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实际上足球场上的好看取决于球迷的主观感受,是一种价值观,而价值观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一种战术思想能20年长盛不衰且硕果累累,绝不可能只是因为它能让一部分人觉得好看,就像意大利足球之所以影响深远,决不可能是因为它踢得难看一样的道理。
高控球率是巴萨比赛的一大特点,我在前面分析过巴萨的高控球率只是结果而非目的更非原因。但实际上其时,关于高控球率的本质形成因素,我并未有确切的理解和把握,当时能想到的因素无非是三点,个人技术(控传),进攻投入人数(进攻人数众多),无球跑动,但这三点的关系及权重(战术体系内三因素的结构组成)我没有深入。本篇当中,我要再加上一条重要的形成因素:防守策略。这一条与前面提到的3因素一起支撑着巴萨的整个攻防体系。
先抛出几个引论:
1,无球跑动决定传球方式,个人技术及球队打法决定进攻投入人数,进攻投入人数决定防守策略。
2,无球只能防守,有球可以不进攻,因此有球在战略上总是主动的,更重要的是有球时有更多的选择,而无球时总是被动的别无选择。
3,无球时人人都可能也应该转为防守球员,有球时则并非如此(极端情况例外)。
4,以少打少更加取决于个人能力,而以多打多更加取决于球队整体。
5,影响控球率的最直接因素是传球次数,其次是个人控球能力。
6,空间争夺决定关于足球的一切技战术,时间争夺是为了争夺空间,控球率决定于空间争夺结果。
7,空间的争夺决定于速度和精度这一对矛盾统一体。
8,速度和精度难以兼得却互为补充,速度能弥补精度的不足争取时间,但未必能争取空间,精度能弥补速度的不足,并确保空间争夺成功,空间争夺结果直接决定于精度。
二、控球率与皮球运转速度
控球率本质上是控球时间的累积,谁拥有球权的时间多,谁就控球率高。球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个体的控球盘带,另外一个则是球员之间的相互传球。过去的研究已经表明,即便个人技术最顶级的球员在一场比赛当中的个人控球时间也极其有限,因此形成球权的两种因素,应是传球为主,个体控带为辅。队友之间的相互传球形成球权掌握并在时间维度上累积为传球时间,相比于个体的控球时间累积,传球时间累积显然为主要控球时间。显然的结论是,一支球队球权在握时,皮球的运行总距离除以球的运行平均速度即为传球时间。传球时间加球员个体的控球时间之和即为控球时间,交战双方的控球时间的对比即为控球率。于是有更深入的结论,皮球的运行总距离越大,控球率越高,皮球的运行速率越快,相同控球率下球的运行距离越大。
用公式表现为:皮球在一方传递过程当中的运行时间累积+一方不同球员的个人控球时间累积=一方控球时间;皮球运行速度X皮球运行时间=皮球运行总距离;平均传球距离X传球次数=皮球运行总距离。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克鲁伊夫总在专栏里指出某场巴萨表现不佳的比赛,总有用语“球的运行速度不快”了吗?你明白为什么某场比赛的中场瓜迪奥拉要求球员下半场“加快球的运行速度”了吗?这不是为了追求控球率,恰恰相反,加强皮球运转速度是在现有控球率下,占有更多空间的必然选择。
其实道理很简单,同样的控球时间下,加快皮球的运转速率,显然会加大皮球的运行总距离,从而占据更多空间,而空间是进攻的生命线。皮球永远是巴萨足球战术体系下跑动最多的“选手”,而不是哈维,阿尔维斯或者其他任何人。
这也是5里的结论:影响控球率的最直接因素是传球次数,其次是个人控球能力。在巴萨25米内中短传为主的体系下,传球次数越多,则皮球的运行总距离越大,事实上,巴萨传球次数超过500次的比赛往往都是轻松取胜。
三、足球场上的核心区域
细心的球迷朋友可能还会发现,克鲁伊夫评球时经常用的词汇还有“纵深,纵深传球,有效传球,无效横传”等。直观上大家都很容易理解教父在描述什么,但本质上如何呢?
实际上不论是控球时间还是控球方式,不论是传球次数还是皮球运行速度,不论是传球时间还是皮球运行距离,都有一个“有效性”的判断。有效性实际上是一个空间上的概念,一个基本的理解是,后场传控总是容易被批评者所不屑,因而被抨击为无效传递。可见空间位置决定着控传的有效性。
那么什么样的空间位置是有效的呢?一般理解是对方半场,现代足球当中可能范围更狭窄些,有些人认可为32米区域之内。这些概念下的有效空间,必然成为所有高水平球队争夺的核心区域,所有的攻防都集中于此,各种风格各种流派无不在此战场上内各展其能勾心斗角。无论是密集防守还是二次进攻,无论是重炮轰门还是中锋头球,无论是中路渗透还是双后腰防守,所有的斗争都以此为舞台铺展开来。
有球方在后场的传控之所以容易刷数据,是因为对方在此区域内的争夺并不激烈,因此有球方容易获得空间,一旦拥有空间,那么控球传球自然轻松自如水到渠成。这就是我的第6条引论:空间争夺决定关于足球的一切技战术,时间争夺是为了争夺空间,控球率决定于空间争夺结果。前方是双方争夺的核心区域,可谓寸土必争,制造空间比较困难。毫无疑问的是,在全场范围内的空间争夺当中,巴萨基本能达到对本方后场的绝对控制,瓜迪奥拉一直在追求巩固后场的空间优势,因此矢志于引入齐格林斯基这样的控传型中卫;但与此并行不悖的是,巴萨一直在前场的空间争夺中不遗余力,这就是瓜迪奥拉苦心引入伊布拉希莫维奇的根本原因,也是巴萨前场就地围抢的战术意图之一。题外话:巴萨(瓜迪奥拉)的战术思想立志于控制全场所有空间,433恰恰是最能布满全场的阵型之一。
四、巴萨的防守策略
前场就地围抢的战术意图之一是为了争夺前场空间,那么其另外的战术意图呢?我想大多数朋友都知道,那就是保护防线。
这就是我要说的引论1:无球跑动决定传球方式,个人技术及球队打法决定进攻投入人数,进攻投入人数决定防守策略。
在丢球的一刹那,进入无球状态,球队立即转入防守,人人都变身成为防守球员,这就是第三引理:无球时人人都可能也应该转为防守球员,有球时则并非如此(极端情况例外)。
巴萨从前往后组织防守,从后往前组织进攻,这种方向上的对立,决定了巴萨对球员的攻防要求。
进攻投入人数众多,阵型靠上,这决定了巴萨的防守策略:快防。防守时有两种策略,一是整体阵型后退控制后场核心区域,一是就地围抢,争取二次布防时间。巴萨采用前一种方式的原因很明显,因为阵型压上导致后防线身后的空间巨大,后退之后仓促重新布防在时间上不允许(来不及了),只能用快防在时间上有所争取,从而弥补对核心空间控制力的不足。这就是里杰卡尔德的理论:你多跑一点,队友就能少跑一点。你为人人,人人为你。这是一种就近防守的资源分配原则,毫无疑问在空间分配上这是最优的,并且我认为这也有利于整场比赛全队的体能分配,从而在体能分配上也是最优的。
那么巴萨为什么进攻投入人数众多呢?这取决于球员能力以及球队性格与嗜好。球员能力越强,需要投入的人数越少。
一般来说,进攻人数越少,对个人能力的要求越高,防守同样如此。高水平的防反战术,必然要求高质量的进攻选手以支撑战术体系。比如,必须要有长传调度能力出色的传球手,要有速度出色盘带优秀的突击手,还要有跑位直接得分能力一流的射手。以少打少比之以多打多,更加取决于个人能力多于整体配合。拥有几名出色进攻选手的球队,往往能将防反战术演绎的无比华丽,如04年的阿森纳,前场亨利、永贝里、皮雷斯、博格坎普的个人能力完美演绎了摧枯拉朽的技术型击倒。在我眼里,那支阿森纳是防反战术的巅峰,而非切尔西、希丁克或者任何其他球队或教练。
巴萨投入进攻人数众多,甚至连后卫都参与进攻到前场,难道因为巴萨的进攻球员实力不行吗?这看起来是一个悖论。其实不然,巴萨不论面对什么样的防线都会投入尽可能多的兵力,哪怕3名球员能搞定进攻,也一样不会让其他球员安分,一度能进5个决不只进3个,能攻5人决不留2人。这就是球队的性格和嗜好。
现实中,巴萨面对的防守兵力往往超出常规,因此进攻投入人多更加合乎情理。
五、巴萨的无球跑动
无球跑动决定传球方式,高水平的无球跑动总是先于传球。巴萨的无球跑动有2个指导原则,一是为了接应队友,二是为了进攻,
在我看来,一甚至重于二。这就是为什么巴萨的无球跑动以持球队友为中心,而迥异于很多战术体系,以对方球门为中心。参考例子就是刚到巴萨的亨利和伊布,他们在适应期的跑位非常不合拍,总是想一下子拿球直奔球门,跑位方式太直接,或者说动机太以球门为导向,太纵深,反而与整体格格不入。
伊布是典型的正面例子,当他明白自己的跑位应以接应队友便于队友出球为第一目的时,他的融入速度近乎神迹。而凯塔是另外一个鲜活的例子。
为什么巴萨不像很多球队那样,以追求纵深面向球门为第一要义?恰恰是因为巴萨的战术思想里最精髓的两个字“整体”。只有接应队友,帮助队友出球才是第一位的,其他的服从并且服务于这个中心,这就是整体,互相依靠互相支撑的。为什么哈维代表了巴萨的风格和精髓,因为哈维出球后的第一选择永远是靠近队友,永远是为了方便队友出球而选择自己的跑位。
那么巴萨有没有纵深?有,当队友具备强大的能力,并且占据良好的出球位置及时机时,就是你选择义无反顾的插向对方禁区之时。参考梅西拿球后伊布和阿尔维斯的坚决前插。在队友需要你时去接应他,当队友不需要你时去冲锋吧!这就是巴萨的无球跑动!!
当然巴萨也有过犹不及之时,太过整体反而压抑了个体的表现,过于注重接应有时候反而耽误了一击致命的时机,这些都很正常。在速度与精度之间,在整体与个体之间,在稳健与冒险之间,总要有一个度的平衡,这种平衡知易行难。巴萨有时候也会把握不好,同样的例子有过去几个赛季的阿森纳。
六、巴萨的精度与速度
精度与速度是同一范畴的另一解读。精度直接追求对空间的掌控,而速度通过控制时间来掌控空间。精度可以消弭速度的不足,而速度同样可以弥补精度的欠缺。
精度和速度又总是难以兼得,有精度没有速度往往陷入苦战,有速度没精度只能浪费队员体力,这体现在进攻时的传球选择往往难以在稳健与犀利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这是一对互相补充又互相矛盾的概念。
巴萨的整体战术,对战术的理性构建决定了巴萨的足球在精度方面近乎执迷的追求,这种对精度的追求决定了巴萨的无球跑动和传球方式。巴萨的足球追求皮球运转的速率(这是一个数字上的概念,没有方向性)甚于速度(这是一个矢量具备方向性)正是一种体现。
有趣的是,对精度的追求不仅仅存在于巴萨的战术思想,同样存在于当世许多著名教练的指教思想当中,比如穆里尼奥,不同的是他对精度的追求着眼于防守,通过严格的位置和阵型要求球队尽量追求防守位置上的精确从而减少防守上的失误。这和巴萨尽量追求进攻中传跑的精确从而减少进攻上的失误不是一个道理么?
继续分析会更有趣,比如巴萨的防守通过速度来争取时间弥补对核心空间控制力的不足,通过追求精度来减少进攻当中的失误。而魔力鸟的球队面对巴萨时往往通过提前封锁空间来弥补核心空间控制力的不足,通过严密的精确占位来减少防守中的失误,通过快速反击通过追求速度来增强进攻当中的杀伤力。
巴萨在实践当中不断推进当代足球的发展,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
总结一句话:进攻从后卫开始,防守从前锋做起
肖战身边的三个胖子是谁肖战身边的三个胖子是他的助理、好友...
篮球直播在哪里可以看?想要查看自己的篮球直播的话,我建议...
卡塔尔世界杯分组了。北京时间2022年4月2日凌晨,2022卡塔尔世...
2O21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已进入4O强赛,日本,韩国,伊朗,澳...
世界上最富有的足球球员是谁?世界上最富的球员?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