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名单:
容国团(1959年世乒赛)
徐寅生(1961年世乒赛)
李富荣(1961年世乒赛)
王传耀(1961年世乒赛)
庄则栋(1961年世乒赛)
邱钟惠(1961年世乒赛)
张燮林(1963年世乒赛)
王家声(1963年世乒赛)
王志良(1963年世乒赛)
周兰荪(1965年世乒赛)
林慧卿(1965年世乒赛)
郑敏之(1965年世乒赛)
李赫男(1965年世乒赛)
梁丽珍(1965年世乒赛)
梁戈亮(1971年世乒赛)
李景光(1971年世乒赛)
郗恩庭(1971年世乒赛)
胡玉兰(1973年世乒赛)
李莉(1973年世乒赛)
许绍发(1975年世乒赛)
陆元盛(1975年世乒赛)
李振恃(1975年世乒赛)
葛新爱(1975年世乒赛)
张立(1975年世乒赛)
郑怀颖(1975年世乒赛)
郭跃华(1977年世乒赛)
黄亮(1977年世乒赛)
王俊(1977年世乒赛)
张德英(1977年世乒赛)
杨莹(1977年世乒赛)
朱香云(1977年世乒赛)
曹燕华(1979年世乒赛)
蔡振华(1981年世乒赛)
施之皓(1981年世乒赛)
谢赛克(1981年世乒赛)
王会元(1981年世乒赛)
童玲(1981年世乒赛)
黄俊群(1981年世乒赛)
齐宝香(1981年世乒赛)
江嘉良(1983年世乒赛)
范长茂(1983年世乒赛)
戴丽丽(1983年世乒赛)
耿丽娟(1983年世乒赛)
倪夏莲(1983年世乒赛)
沈剑萍(1983年世乒赛)
陈龙灿(1985年世乒赛)
陈新华(1985年世乒赛)
何智丽(1985年世乒赛)
韦晴光(1987年世乒赛)
滕义(1987年世乒赛)
王浩(1987年世乒赛)
惠钧(1987年世乒赛)
陈静(1987年世乒赛)
焦志敏(1987年世乒赛)
李惠芬(1987年世乒赛)
邓亚萍(1989年世乒赛)
乔红(1989年世乒赛)
陈子荷(1989年世乒赛)
胡小新(1989年世乒赛)
马文革(1989年世界杯单打)
高军(1990年世界杯团体)
王涛(1991年世乒赛)
刘伟(1991年世乒赛)
谢超杰(1991年世界杯团体)
张雷(1991年世界杯团体)
吕林(1992年奥运会)
乔云萍(1993年世乒赛)
刘国梁(1994年世界杯团体)
丁松(1994年世界杯团体)
秦志戬(1994年世界杯团体)
林志刚(1994年世界杯团体)
孔令辉(1995年世乒赛)
杨影(1995世界杯团体)
王楠(1997年世乒赛)
李菊(1997年世乒赛)
邬娜(1997年世乒赛)
王晨(1997年世乒赛)
马琳(1999年世乒赛)
张莹莹(1999年世乒赛)
张怡宁(2000年世乒赛)
孙晋(2000年世乒赛)
王辉(2000年世乒赛)
王励勤(2000年奥运会)
阎森(2000年奥运会)
刘国正(2001年世乒赛)
牛剑锋(2004年世乒赛)
郭跃(2004年世乒赛)
王皓(2004年世乒赛)
陈玘(2004年奥运会)
郭焱(2006年世乒赛)
李晓霞(2006年世乒赛)
马龙(2006年世乒赛)
李平(2009年世乒赛)
曹臻(2009年世乒赛)
刘诗雯(2009年世界杯)
丁宁(2009年世界杯团体)
张继科(2009年世界杯团体)
许昕(2009年世界杯团体)
邱贻可(2009年世界杯团体)
郝帅(2010年世界杯团体)
张超(2011年世乒赛混双)
范瑛(2011年世界杯团体)
常晨晨(2013年世界杯团体)
武杨(2013年世界杯团体)
樊振东(2014年世乒赛)
朱雨玲(2014年世乒赛)
陈梦(2014年世乒赛)
方博(2015年世界杯团体)
王曼昱(2018年世界杯团体)
陈幸同(2018年世界杯团体)
林高远(2018年世界杯团体)
于子洋(2018年世界杯团体)
王楚钦(2018年世锦赛团体)
在中美“乒乓外交”50 周年纪念活动中,乒坛名宿梁戈亮作为这段 历史 的亲历者出现在了现场。对于中美两国来说意义深远的1971年,同样也是梁戈亮人生的分水岭,正是在中美之间打开大门的“前夜”——日本名古屋第31届世乒赛上,作为中国队“秘密武器”出现的梁戈亮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名古屋世乒赛是中国队在连续缺席两届世乒赛后的首次亮相,抛去政治上的意义不谈,仅仅就成绩来说,中国队在“断档”之前是响当当的男团三连冠,能否在 6年之后重新捧起斯韦思林杯,也是整个世界乒坛关注的焦点。
中国队出战男团的队员是庄则栋、李富荣、李景光、郗恩庭和梁戈亮。当时的男队主教练徐寅生后来曾经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对四位直拍快攻队员,我比较熟悉,唯独对梁戈亮感到心中没底。”的确,和几位队友比起来,21岁的梁戈亮是最年轻的一个,他是“文革”前最后一批进入国家队的队员,受环境影响,练练停停,也不曾有任何在国际大赛上锻炼的机会,初次登场就是如此重要的一届世乒赛,的确令人有些担心。
梁戈亮原本打的是横拍快攻,一次偶然的机会受当时的女队教练王志良点拨,改打正手反胶反手长胶,攻守结合的打法让他一下子找到了方向,很快就能打赢队里的几位老大哥了。这种熟练运用球拍两面的不同性能、时削时攻、忽远忽近的打法,在国际上算是首创,这也正是队里决定重用他的原因——出奇制胜,一鸣惊人,打外国选手个措手不及。
第一次打国际比赛就是世乒赛,而且是团体主力,年轻的梁戈亮在开赛前几天紧张得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着。中国队顺利通过第一阶段比赛,第二阶段首战,中国队虽然胜了法国队,但梁戈亮丢掉一盘,这也让队里对于接下来的比赛还上不上他产生了分歧。代表团领导和教练连夜开会,最终,大家还是选择了相信这员小将。
梁戈亮没有辜负队里的信任,在事关中国队能否出线的关键一役,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在中国与匈牙利战至4比4平时,梁戈亮站在了决胜盘的赛场上,强大的斗志和变幻莫测的打法让他以两个21:17拿下了这艰难的一盘,中国队历经4个多小时的恶战,终于跻身 4 强。
中国和瑞典队的半决赛气氛同样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打头阵的梁戈亮先下一城,当他第二次上场时,场上的大比分是2比2。这关键的第五盘还有个小插曲,瑞典队员约翰逊在挑边时猜对了硬币,却很反常地既没有选择先发球,也没有选择离自己一方教练席近的位置。比赛打到第三局,中国队才发现,原来是瑞典队场下的队员在梁戈亮的身后观察他发球的动作,然后打手势给场上的约翰逊,以此来对付这个让人琢磨不定的中国小将。
发现这个“挑边”的秘密后,坐在教练席的徐寅生着急地向梁戈亮喊话,但处于高度兴奋中的梁戈亮只是似懂非懂地点了下头。“人声嘈杂,他到底听清了没有?我心里着急,但又不敢再喊,生怕他心慌失措。”多年以后回忆起来,徐寅生还记得当时的紧张情形。被揭了秘的“魔术师”没有让“演出”垮掉,梁戈亮最终以2分的微弱优势险胜,帮助中国队闯进决赛并最终战胜东道主日本队夺冠。
梁戈亮在名古屋的一鸣惊人并非昙花一现,在随后的1973年第32届世乒赛上,他与李莉搭档获得混双冠军;1975年第33届世乒赛上,他作为主力队员获得男团冠军;1977年第34届世乒赛上,他再次作为主力获得男团冠军,并与李振恃搭档获得男双冠军;1979年第35届世乒赛上,他与葛新爱搭档获得混双冠军。连续五届世乒赛勇夺6枚金牌,这一纪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人能敌。
如今,年过古稀的梁戈亮仍然经常出现在乒乓球赛场上,自己打球,也教小孩子打球,他说:“只要还能走,还能站,我就会一直打下去。”
张孟起、李慧仙、马义,摄影为李振羽、苏中义、任福棠、屠国壁。
中国乒乓球队作为世界知名的强队,又是多年后重返国际赛场,受到世界媒体以及日本友人的广泛关注。随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到达名古屋参加世乒赛。
女子团体赛,日本队小和田敏子、大关行江、大场惠美子战胜中国队林慧卿、郑敏之获冠军。男子团体赛,中国队庄则栋、李景光、梁戈亮战胜日本队长谷川信彦、伊黎敏雄、河野满获冠军。
中国选手张燮林、林慧卿获混合双打冠军;中国选手林慧卿、郑敏之获女子双打冠军;匈牙利选手克兰帕尔、约尼尔获男子双打冠军;瑞典选手本格森获男子单打冠军;女子单打决赛是中国选手林慧卿、郑敏之的对决,林慧卿获冠军。 小小银球连四海,乒坛友谊花盛开。
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市的“爱知县体育馆”举行。
中国和日本男子乒乓球队分别获得这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的冠军和亚军。
日本女队以三比一胜中国队,获得这届锦标赛的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获得亚军。混合双打比赛中国运动员张燮林和林慧卿获得冠军。
在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的林慧卿和郑敏之以三比零战胜日本的平野美惠子和阪本礼子。男子双打决赛中,匈牙利的克兰帕尔和约尼尔以三比一战胜中国的庄则栋和梁戈亮。
中国运动员林慧卿和郑敏之分别获得女子单打世界冠军和亚军。19岁的本格森连续战胜了中国队和日本队的强手,一举夺得男单冠军。
从今日起,向各位读者发布我国各项 体育 事业功勋教练简历,希望各位点击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梁焯辉
梁焯辉是新中国第一位乒乓球教练,被誉为国乒第一帅。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男乒能从世界二流队上升到一流队伍,梁焯辉功不可没。从1952年起,梁焯辉先后担任广州市、广东省、中南区队教练,后又任国家队第一任教练,直至1958年。1953年第20届世乒赛,中国男乒首次参加这一大赛,当时取得二级队第三名。三年后的第23届世乒赛,中国男乒第二次出战,这次跃居一级赛第六名,同时姜永宁成为第一个在世乒赛上击败世界冠军的中国选手。第24届世乒赛,中国男队一举打入半决赛,成为国际乒坛一支公认的强队。短短数年,中国男乒从一支二流队跃升至一流强队,身为一队之帅的梁焯辉战功卓著,为中国男乒日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3年曾获广州市儿童组乒乓球个人冠军。
1938年到香港,1940年获香港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
1946年回广州。
1952年先后任广东乒乓球队和中南乒乓球队教练。
1953年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
1961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 体育 运动荣誉奖章。
1964年在北京 体育 学院任教。
1973年调国家体委 体育 科研所。
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9年被选为中华全国 体育 总会副主席。
1979年北京全运会主席团成员。
1980年任球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983年上海全运会主席团成员。
1987年广东全运会主席团成员。
二、傅其芳
傅其芳(1923年-1968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个世界冠军和中国乒乓球队首个男子团体赛世界冠军。
1952年傅其芳代表香港参加了在印度孟买举行的第1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952年在新加坡,他所在的香港队战胜日本队,夺得亚洲冠军,当时一位年迈的女教师对他说:“祝贺你们得了冠军,如果是代表新中国就更好了。”
1953年春,傅其芳加入了于1952年底组建的中国乒乓球队。傅其芳的加入使中国乒乓球队的实力大增。
1957年3月,傅其芳终于实现了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最高水平比赛的愿望。在斯德哥尔摩第24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男队经过苦战夺得第三名,第一次拿到了奖牌,跻身世界前列。傅其芳作为主力队员,在团体分组赛中获得全胜。
1958年起,贺龙元帅委任傅其芳为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实践中他摸索出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近台快攻的路子,在多特蒙德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指导容国团夺得了首个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培养出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张燮林等一批世界级名将。
1961年4月4日,带领中国队参加第26届北京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以5 3击败世界乒坛霸主,第一次举起了代表世界乒乓球运动最高奖项的斯韦思林杯。
1963年4月,带领中国队到捷克首都布拉格参加第2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以5 1大败日本队,再度捧回斯韦思林杯。
1965年4月,在原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举行的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傅其芳又带领中国队第三次蝉联男子团体和男子单打冠军;他还配合已经当上女队教练的容国团,首次攻下分量很重的女子团体冠军;神勇的中国队总共揽得五金四银七铜,取得了参加世乒赛以来的空前战绩。
傅其芳被认为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相当的贡献,与容国团、姜永宁并称当代中国的乒坛三杰。
三、容国团
容国团(1937-1968) 男,汉族,广东省珠海市人,中共党员。生前在原国家体委工作。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国家运动健将。容国团从小喜爱并学习乒乓球,15岁时即代表香港工联乒乓球队参加比赛。1958年被选入广东省乒乓球队,立下“三年夺取世界冠军”的誓言。随后被选为国家集训队队员。他苦心练就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广,变化多,发球精,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较好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乒乓球左推右攻的传统技艺,并创造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他运用战术灵活多变,独具特色,开创了我国乒乓球“快、准、狠、变”的近台快攻技术风格。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先后战胜各国乒坛名将,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1961年4月,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上,面对中国队赛况落后的不利形势,他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挥拍上阵,并激情誓言:“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最终力挫强劲对手,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我国体坛一位里程碑式人物。1984年,他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杰出运动员。
1957年2月的全港乒乓球赛,容国团代表工联会参赛,与队友夺得男团、男单和男双冠军。当年9月,容国团作为港澳乒乓球队队员到北京、上海、杭州访问,见证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两个月后,他毅然跨过了罗湖桥,投入祖国的怀抱。
1958年4月,容国团在广东省 体育 工作者跃进誓师大会上表示,“3年内取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然而在当时,获得世界冠军对于中国人来讲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1959年,第25届世乒赛在联邦德国多特蒙德举行。容国团一路过关斩将,挺进男单决赛。决赛中,他迎战曾9次摘得世界冠军的匈牙利老将西多。容国团在首局失利的情况下连扳三局,最终战胜对手夺冠,成为新中国 体育 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圣•勃莱德杯第一次刻上了中国人的名字。自此,小小乒乓球开始飞舞在祖国各地,乒乓球热席卷中华大地。
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中国队与此前五连冠的日本队在男团决赛中展开了激烈交锋。被重点盯防的容国团遭遇了两场失利。第八场上场前,队友问:“下一场你准备怎么办?”容国团吼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最终,容国团以2比1击败星野展弥,帮助中国队以5比3战胜日本队,第一次获得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
1965年4月,第28届世乒赛在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举行。那时容国团担任教练已两年,但是任女队主教练只有4个月时间。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女队以明显的优势击败了曾6次夺冠的日本队,首捧考比伦杯。
1958年,容国团被选入广东省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单打冠军。获运动健将称号。
1959年3月,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容国团在男子单打中,最后与九获世界冠军的匈牙利老将艾•西多争夺桂冠。针对艾•西多肥胖的身材,他发球长短兼施,配合拉侧上旋,把拉杀的角度加大,在先输一局情况下连胜三局,战胜艾•西多。容国团的名字第一次刻在圣•勃莱德杯上,为中华体坛健儿首获世界冠军。
1959年、1961年,两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 体育 运动荣誉奖章。
1961年,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容国团为中国第一次获得世界乒乓球男子团体冠军。
1964年,容国团担任中国乒乓球队女队的教练员,在他和其它教练员的指导下,中国女队夺得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女子团体冠军。
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9年9月25日,容国团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四、徐寅生
徐寅生,1938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直拍快攻打法的徐寅生当运动员时有“智多星”之称。第26、27、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冠军主力成员,第28届世乒赛男双冠军。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徐寅生连扣日本名将星野十二大板,至今传为佳话。
为帮助中国女队在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打翻身仗,1964年,徐寅生到女队介绍经验,这篇“关于如何打好乒乓球”的讲话,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讲话全文充满了辩证唯物论,处处反对唯心主义和任何一种形而上学。多年以来,没有看过这样好的作品。”
1965年,徐寅生出任国家男队教练。1970年,徐寅生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第一任总教练。作为教练,徐寅生为人宽厚豁达,睿智从容,而又思维超前,勇于创新。1971年,在中国乒坛关于打法发展方向的大争论中,徐寅生主张在近台快攻中的“快、准、狠、变”四字风格中加一个“转”字,从而完善了直拍快攻打法。
第31届世乒赛后,徐寅生巧用“激将法”,使原本打直拍正胶的郗恩庭改为反胶,并在第32届世乒赛上最终夺得男单冠军。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乒乓球队一举获得第31届世乒赛男团、女单、女双和混双4枚金牌。
在以后的日子里,作为中国乒协主席的徐寅生带领中国乒乓球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在担任国际乒联主席期间,他一手推动了40mm大球的改革,为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林慧卿
中华第一代削球女王,曾任中国乒乓球队女队主教练
1941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原籍广东新会。削球打法的林慧卿是“神州四英”(林慧卿、郑敏之、梁丽珍、李赫男)的“大家姐”。曾获1965年第28届世乒赛女团、女双冠军,1971年第31届世乒赛中女单、女双和混双冠军,是中国第一位获得世乒赛“金满贯”的女选手。
林慧卿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她有一句名言:“没有救不起的球,只有不顽强的人。”
第31届世乒赛后,林慧卿随中国代表团访美,是“乒乓外交”的一位女使者,她优雅的削球姿势和独特的气质迷倒了无数在联合国总部观看乒乓球表演赛的各界名流。但由于过度疲劳,林慧卿回国后便病倒在床,病愈后,她开始担任女队教练。
1971年,林慧卿接人王志良成为女队主教练。1973年,她率领中国女队参加了第32届世乒赛,这届比赛胡玉兰获得女单冠军,梁戈亮/李莉获得混双冠军。
林慧卿曾三次获得国家 体育 运动荣誉奖章,2002年获“中国乒乓球运动杰出贡献奖”。
六、张燮林
张燮林,曾任中国乒乓球队女队主教练。1940年出生于上海,江苏镇江人。1958年入上海市队,1960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优秀运动员团体赛上,张燮林使用“新式武器”长胶接连打败容国团、王传耀、庄则栋、杨瑞华等名将,震惊了整个乒坛。
1963年第27届世乒赛决赛,张燮林轻取日本队的三木圭一和木村兴治,为男团夺冠立下奇功。此外,他还获得过第27届世乒赛男双、第28届男团以及第31届世乒赛混双冠军。
“魔术师”张燮林的教练生涯更为辉煌。1971年张燮林任国家队教练,1975年出任女队主教练,不仅培养出葛新爱、童玲等长胶削攻型的世界冠军,还培养出了长胶全攻型的“乒坛女皇”邓亚萍以及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的世界冠军焦志敏。
据统计,截止到1995年第43届世乒赛为止,身为女队主帅的张燮林带队取得了10届世乒赛女团冠军(33-40、42、43)、9次女单冠军、8次女双冠军、9次混双冠军和3枚奥运金牌。
1989年张燮林被评为“建国40年以来杰出教练员”,他曾13次获国家 体育 运动员荣誉奖章。1996年,国际乒联将“优秀教练员特别荣誉奖”授予张燮林,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如此评价张燮林:“他在中国和世界乒坛上取得的成就,后人难以逾越。”
七、李富荣
李富荣,1942年出生,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获得过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1974年起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1994年9月当选中国奥委会副主席,1999年5月任国家 体育 总局副局长,2001年5月当选亚乒联主席。
1958年入上海乒乓球队,同年被选入国家乒乓球集训队。五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1961年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亚军、混合双打亚军(与韩玉珍合作)和男子双打第三名(与庄则栋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1963年在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亚军和男子双打第三名(与王家声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1965年在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亚军和男子双打第三名(与王家声合作),并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1971年在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从1961年至1984年八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 体育 运动荣誉奖章。
1962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74年起任国家乒乓球队教练。
1979年获国家级教练称号。
1979年起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并担任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分级分组委员会委员。
1978年、1983年当选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1年任国家体委训练局副局长。
1984年任中国 体育 代表团副团长,率领代表团参加第二十三届奥运会。
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教练员之一。著有《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与他人合作编著)。
198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张燮林进行乒乓球表演。
1988年,到北京 体育 学院进修。
1990年起任国家体委训练局局长。后又任中国兵乓球协会副主席,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1994年3月起任全国乒乓球管理中心主任,同年9月当选为中国奥委会副主席。
1996年10月22日,当选为第三届中国羽毛球协会主席。
1999年5月任国家 体育 总局副局长。
八、许绍发
许绍发,男,1945年出生,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人。
1977年任乒乓球队教练,1983年任乒乓球男队教练组长,任主教练,副总教练,1985年至1992年任总教练,率队获得12项世界冠军,2枚奥运会金牌,并多次获 体育 荣誉奖章,1987年获十佳教练,2001年第46届世乒赛期间获得国际乒联颁发的“国际乒联贡献奖”,该奖项是国际乒联贡献奖发给那些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
2003年获得中国乒乓球队建队五十周年杰出贡献奖。
1958年开始打乒乓球,1960年调吉林省 体育 训练班,1965年调入国家乒乓球队。
许绍发是在世界比赛中使用高抛发球的第一人(1973年32届世乒赛),并使其风靡世界,同时还首创了快带弧圈技术。
1975年33届世乒赛后退役。
1973年第32届世界锦标赛获男团亚军
1975年第33届世界锦标赛获男团冠军
1985年率队夺得3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男单冠军
1985年率队夺得世界杯男单冠军
1986年率队夺得世界杯男单冠军
1987年率队夺得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男单、男双冠军
1987年率队夺得世界杯男单冠军
1988年率队夺得24届奥运会女单、男双冠军
1988年率队夺得世界杯男单亚军
1989年率队夺得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亚军
1989年率队夺得世界杯男单冠军。
九、蔡振华
蔡振华,男,汉族,1961年9月生,江苏无锡人,199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3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学士学位,全国先进工作者。
运动经历
蔡振华正式开始打球大约在7岁的时候,进入无锡市少年体校后,经过了4个月的训练,就成为无锡市的少年冠军。
1978年到1985年,蔡振华作为国家乒乓球队运动员之时获奖无数。1979年夺得世乒赛男团冠军;1980年第5届亚锦赛男团冠军、男双亚军(与施之皓)、混双第三名(与齐宝香);1981年第36届世乒赛男双冠军(与李振恃)、男单亚军、男团冠军;1983年第37届世乒赛男单亚军、混双第三(与曹燕华)、男团冠军;1985年第38届世乒赛混双冠军(与曹燕华)、男双第三(与江嘉良)。1980年,蔡振华获得中国运动健将称号。26年运动生涯中,蔡振华10次荣获国家体委颁发的“国家 体育 荣誉”奖章。
1983年3月14日,瑞典邮政局发行了第三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两枚纪念邮票,其中一枚为蔡振华比赛场面,他成为第一个在国外邮票画面上出现的中国运动员。 1997年获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2001年被国家 体育 总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9年当选为光耀60年新中国最具影响力 体育 人物。 [5]
执教生涯
1985年,作为公派教练,蔡振华带着妻子前往意大利,担任主教练。语言不通,生活习俗差异甚大。蔡振华在意大利的三年半时间里,将队伍成绩带至世乒赛团体第七,将该国的乒乓球水平提升了很大一个档次,被意大利乒乓球界称为乒乓教父。1989年受中国国家队邀请,蔡振华毅然带着怀有身孕的妻子回到了北京。
1991年第2届世界杯团体赛男团冠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双冠军;1995年第43届世乒赛男团冠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冠军、男双冠军;1997年第44届世乒赛男团冠军;1998年曼谷亚运会六项冠军;1998年女子世界杯赛单打冠亚军;1998年世界职业巡回赛四个单项的冠亚军;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六项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包揽四项冠军、三项亚军和一项第三;2001年第46届世乒赛包揽七项冠军、四项亚军和五项第三;2002年男女世界杯赛冠军;2003年第47届世乒赛夺四项冠军;2003年男子世界杯赛冠军、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四个单项冠军、三项亚军;2003年第8届女子世界杯赛包揽冠亚军和第三名;2004年卡塔尔世乒赛男女团体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三项冠军,一项亚军,两项第三名。
十、陆元盛
陆元盛,曾任中国乒乓球队女队主教练。1954年生,上海人。“秘密武器”陆元盛当年靠削球“魔杖”行走江湖。1975年第33届世乒赛,陆元盛战胜南斯拉夫名将舒尔贝克,为中国男团捧冠军杯立下汗马功劳。
此外陆元盛还是中国男队当时对付日本队和很多欧洲队的一张王牌,他还和黄亮一起书写过世乒赛男双比赛中的逆转经典。
1995年,陆元盛接替张燮林成为中国乒乓球队女队主教练。他带领中国女队持续了乒坛辉煌,从1996年至2005年,陆元盛率领的中国女队在三大赛中面对冠军无一次“失手”。
2006年10月,陆元盛出任国家 体育 总局乒羽中心主任助理,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十一、施之皓
施之皓,男,汉族,1959年9月生,浙江湖州人,在职大学,教育学学士,国家级教练。198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7月参加工作。
曾任解放军八一体工大队乒乓球队教练和上海乒乓球男队教练;先后赴日本、德国留学、执教。曾任中国乒乓球队教练、主教练。执教期间,多次率队获得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冠军。
1973年,进八一体工大队乒乓球队。
1977年入国家队。
1980年,印度亚锦赛,男单、男团冠军,男双亚军。
1981年,前南斯拉夫第36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男单八强。
马来西亚吉隆坡世界杯男单第四名。
执教成绩
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女团冠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双冠军(王楠、李菊)、女单亚军李菊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双亚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单冠军(张怡宁)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双冠军(张怡宁、王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单冠军(张怡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团冠军(张怡宁、王楠、郭跃)
2011年,乒乓球世界杯女子单打冠军(丁宁)
2011年,第5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丁宁)
2012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冠军(郭焱、郭跃、丁宁、刘诗雯、李晓霞)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单冠军(李晓霞)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团冠军(丁宁、李晓霞、郭跃)
十二、刘国梁
刘国梁,1976年1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曾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
1992年亚洲杯男团、混双冠军,亚锦赛男团、混双冠军。
1993年第42届世乒赛男团亚军、男双第3(与林志刚),中国公开赛男团冠军,瑞典公开赛男双冠军(与林志刚)、男团冠军,芬兰公开赛男单冠军、男双冠军(与林志刚),七运会男双冠军(与王涛)。
1994年,全国锦标赛男团、男双冠军(与林志刚)、混双第三(与乔云萍)、男团冠军,第12届亚锦赛男双冠军(与林志刚)、男单亚军,第3届世界杯团体赛男团冠军,意大利公开赛男双亚军(与熊柯)。
1995年中国明星赛男单亚军,第43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男单亚军、男双第三名(与林志刚),中国大奖赛男双冠军(与王涛)、男单第三名,世界杯男单第三名,亚洲杯团体赛男团冠军。
1996年奥运会上获男双(与孔令辉)、男单双料冠军,还是中国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大满贯”获得者。第26届奥运会男单冠军,男双(与孔令辉)冠军,第17届世界杯男单冠军,亚锦赛男双冠军。
1997年第44届世乒赛男团,混双冠军(与邬娜),男双冠军(与孔令辉)。
1998年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双冠军(与孔令辉),全国俱乐部甲级联赛男团冠军,澳大利亚公开赛男双冠军(与孔令辉),中国公开赛赛男单冠军,意大利公开赛男单冠军,第13届亚运会男团冠军、男双冠军(与孔令辉),第14届亚锦赛男团、男双冠军(与马琳)。
1999年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男单亚军,首届世界乒乓球俱乐部赛冠军,第45届世乒赛男单、男双冠军(与孔令辉),奥地利公开赛男单亚军、男双冠军,德国公开赛男单冠军。
2000年第45届世乒赛团体赛男团亚军,第26届奥运会男单第三名,男双亚军,巴西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中国公开赛男单亚军,日本、美国公开赛男双冠军。
2001年韩国公开赛男双冠军,第46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男双亚军。
2002年退役。
2003年6月23日,出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教研组组长兼男队总教练。
2004年3月7日,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夺得第47届世乒赛男团冠军。
2005年上海世乒赛,率领中国乒乓球队包揽7金。
2006年,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夺得第48届世乒赛男团冠军和多哈亚运会男团冠军。
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包揽了五个单项的全部冠亚军。
2008年,广州世乒赛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拿到第三个世锦赛团体冠军。
2008年8月18日,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夺得北京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团体赛冠军和男单冠、亚、季军。
2009年横滨世乒赛,率领中国男乒包揽男单、男双、混双冠亚军。
2010年,率队在莫斯科世乒赛中先后击败劲敌日本队和德国队,尤其在与德国队一战中,他们在0比1落后的局面下上演了翻盘,真正达到了在伦敦奥运会前练兵的目的。
2010年,手下的众将除了豪夺参加的四站公开赛的男单冠军外,更令亚洲杯、亚运会、世界杯团体赛、男子世界杯和世乒赛等重大赛事的冠军无一旁落。
2011年,率队在鹿特丹世乒赛包揽了全部五枚金牌。
2011年1月31日下午,在北京红山口八一体工队被授予大校军衔。
2012年,率队在伦敦奥运会完成了近5届奥运会第4次的金牌全包揽,延续着乒坛“梦之队”的神奇表现。
2013年,出任国乒总教练兼男队主教练。
2013年,率队参加世乒赛丢两金创20年最差战绩 。
2014年,率队参加世乒赛中国男女队再一次包揽冠军。
2015年,率队参加世乒赛在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项目上获得冠军,混双冠军(许昕搭档韩国梁夏银获得)。
2016年,率领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奥运会全部四枚金牌的辉煌战绩,结束了里约奥运会的征程。
2017年4月,刘国梁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不再兼任男队主教练。
2017年6月,不再担任总教练,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
2003年6月-2017年4月,刘国梁收拍执教,先后出任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中国乒乓球总教练。教练员时代的刘国梁带领中国乒乓球队获得了三十多项国际赛事冠军。
中国乒乓球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一代代乒乓球人不懈努力、辛勤耕耘的结果。由于篇幅等原因,郗恩庭、孙梅英、庄家富、王志良、李赫男、李隼、乔红、秦志戬等等优秀教练未列其中,同时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请读者批评指正。之后会陆续发表其他项目功勋教练,敬请期待!
梁戈亮,对于三四十岁以上的中国人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只要提起他曾有的辉煌,也会生出十分的敬意,他是乒乓球世界冠军。当年他得世界冠军的时候,是一颗耀眼的星,不亚于姚明在当今篮球迷心中的位置。从他1971年第一次拿到乒乓球男子团体世界冠军至今,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20岁的梁戈亮,已年过半百,被北京大学医学部聘为教授,并出任学校的高级教练,成为普通高校中鲜有的世界冠军级的体育教授。 从世界冠军到北大教授,跨越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时代,其间有过多少沧桑、多少故事。在和梁戈亮的接触中,梁戈亮语调平和地叙述了他的往事,他特别谈到了那场至今还常被人提及的乒乓外交,他说能见证那段历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庄则栋向周恩来推荐了我
我能成为中国乒乓球国家队队员,要感谢庄则栋,是他向周总理推荐了我。
那是“文革”中期的事情了。大概国家领导人觉得老这样闹哄哄也不行,总要恢复一些正常秩序。当时乒乓球是中国的强项,周总理认为通过乒乓球可以有助恢复国际交往,所以周总理决定让中国乒乓球队恢复训练,准备接外事任务。
有一次训练完后,周总理来了,问在场的人乒乓球的后备力量怎么样?一时间,没有人说话,也难怪,“文革”闹成这样,基本没有人抓,有没有优秀的后备选手,大多数人心里没有底。见大家沉默,周总理把目光转向庄则栋,问?押你有什么看法。庄则栋说:有一位,叫梁戈亮。一听,周总理便问我的情况和打法。这样,周总理心里有点数。
过了没多久,我们专门为周总理进行了一场乒乓球训练汇报。那次我和周兰荪打了一场,周兰荪球技很高,有重炮手之称,推挡也很好,我是用长胶球拍,以削球为主,发球进攻性强,那天我赢了周兰荪。周总理对乒乓球很内行,看了以后很高兴。当时周总理就问我?押“你是哪里人?”我说?押“广西玉林人。”周总理一听,当场让我说了几句当地的方言。就在这场汇报比赛之后,我就成了乒乓球国家队主力队员。这一年,我20岁。
其实,“文革”开始以后,我练得也不多,向周总理汇报的时候,也是现买现卖,心里也打鼓。“文革”时期国家体委也在打派仗,谁练得都不多。我和庄则栋还是对立的两个派,到他家抄家时,我还跟着去呢,当时我只是国家青年队的队员,16岁,我也好奇,想看看庄则栋家什么样,跟着起哄。但是,向周总理汇报的时候,也不是完全心中没有底儿,我这个人比较注意向别人学习,刚进入国家青年队的时候,我就观察国家队的主力球员,一下子我大开眼界,世界冠军的绝招我都看到了,我就拼命学,谁有本事我学谁,每个人特点都不同,我都学,不重复,把他们的优势集中到一起,这样我的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有了威胁,特别是曾经还战胜过庄则栋,让我顿时有了自信心,因为在我看来,打赢了世界冠军,就能打败外国人。当然,庄则栋推荐我,也是有他的道理,庄则栋比我大10岁,1966年,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我输了他,但在和庄则栋平时训练的时候,我有时能够赢他,威胁很大,他知道我潜在的力量,所以他有把握推荐我。
应该说,在我生命中,有很多人影响了我,其中我最感激的是周恩来,还有庄则栋。
1971年3月,在日本名古屋,我第一次作为国家队主力队员参加了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第31届世乒赛不仅对于整个国家是不同寻常,而且对于我的意义也不同寻常。在这次国际大赛中,离别六载的斯韦思林杯又回到了中国,我是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第31届乒乓球锦标赛以后,在全国掀起了乒乓球热。乒乓球更成为周恩来搞民间外交的一张王牌。第31届乒乓球锦标赛球比赛后,澳大利亚乒乓球队来了,加拿大乒乓球队也来了,意义更深远的是美国乒乓球队也来了,所谓中国队的“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的杰作就是在这次世锦赛中创造的。周恩来也因此对乒乓球队的贡献尤其在外交上的贡献更加看重了。这届比赛回来之后,也就是五一节那天,周恩来接见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乒乓球队之后,就在人民大会堂请我们吃饭,总理说:“我很高兴。这是我代表主席请你们吃饭。”还说你们这次打得不错,完成了任务,拿了冠军回来,主席讲了,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我首先代表主席和你们干三杯酒。说完真是连干三杯,是茅台酒。吃完饭以后,总理很高兴,问我们还有什么要求,我们就说想见一见毛主席。周总理说:那好,我们一起上天安门。就这样,我们一同上了天安门。在天安门城楼上,我们随周总理来到了毛主席的面前,主席见到我们也很高兴,和我们一一握手,但没有说话。当时我有一种很荣幸的感觉。林彪9·13事件之后,毛主席就再也没有上过天安门,所以毛主席接见我们是他最后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亮相。这时毛泽东和林彪之间的斗争已经很激烈了,这是事后才知道的。
中美关系大门让乒乓球队给敲开了一条缝
周恩来经常对中国乒乓球队说:要有人民外交的观念,要善于搞民间外交。可以说,在“文革”那样的时期,是周恩来一手培养了中国乒乓球队,也一手实践了他的外交思想。如果没有这些教育,第31届世乒赛一些事情也许就不会发生。
当时,在去不去日本参加第31届世乒赛上,是有争论的。当时和日本没有外交关系,但乒乓球队可以去,这是民间外交。但是当时日本的右派势力很猖狂,中国的代表团去,会不会遭到暗杀,他们有没有可能搞破坏,都是严峻的问题。中央也知道这种情况,所以周总理对我们说:你们讨论一下到底去还是不去。
争论的结果,有的主张去,有的主张不去。
最后上报毛主席,毛主席说:要去。
就这样,由于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决策,中国乒乓球队参加第31届世乒赛。决定之后,我们所受的教育是一不怕死,二不怕苦,要有为事业做可能牺牲的准备,国家的利益重于泰山。我们当时的思想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能有其他的考虑。当然在安全上周总理也做了具体的安排,从各个方面保证我们的安全。到了日本以后,右派势力的确很猖狂,但是日本政府的保安工作也做得很细,毕竟是两国关系的事,出了事他们要负责的。
没想到,我们这一去,机会就来了。这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中国乒乓球队队员庄则栋和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科恩的一段交往而引发的乒乓外交。
那天科恩上了中国乒乓球队的大轿车,发现上错车后,他感到有些发窘。庄则栋则迎上前去说:欢迎!欢迎!还说了一段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之类的话。这段看似平平常常的交往,因为发生在当时敌对的两个国家,则成为一件不平常的事情。也难怪有一位副团长捅了一下庄则栋,叫他别多说。当时,我很年轻,但是我认为庄则栋做得是对的。周总理对我们总是讲人民外交,在我们的意识中,人民外交的观念还是有的,庄则栋这样做也是正常的。接下来,加拿大等国赛完后,提出要访问中国,美国队一听,表示也想到中国来,这非同小可,是件大事,代表团立即上报给总理,总理上报给毛主席,毛主席批准同意美国队来。美国政府对这件事也是喜出望外,他们也一直在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的途径。
1971年4月6日,中国乒乓球队向美国乒乓球队发出访华邀请。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成为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新中国境内的美国人。4月14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包括科恩在内美国乒乓球队的成员,并对他们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在体育馆,中美两队进行了友谊表演赛,和我对打的是一位黑人选手。
中美关系始于乒乓外交,看似偶然,实际上有一定的必然性。建国以来,乒乓球成为中国体育比较有优势的项目,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拿得出手,周总理把这样的项目用于民间外交是有远见的。中美两国都想改善关系,但苦于没有机会,不料让乒乓球运动敲开了一道缝。
周总理不仅通过乒乓球解冻了中美关系,而且把乒乓外交扩展到亚非国家。由于“文革”我们和世界的关系疏远了,通过乒乓球比赛,把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拉得近了,周总理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文革”后期,我们需要朋友,需要广交朋友,周总理把乒乓外交球搞得很热,江青也想插手乒乓球运动。可以说,把体育和外交拉在一起,是那个时代的发明。“文革”期间搞了几次亚非拉乒乓球友谊赛,请亚非拉国家的乒乓球选手来,没有钱,我们给你机票,还管吃住。在比赛中,我们还经常让球,现在看来,大家可能不理解,但是当时让球也是为了国家利益,或者是乒乓外交的需要,是发展对外交往的需要。我也有让球的经历,我让给的是日本乒乓球运动员河野满,以前我从来没有输过他。因为当时内定的目标就是要求拿四个冠军,任务完成了。
作为乒乓外交的实践者,我们所接受的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不能有也不可能有更多的其他方面的奢望。工资只有38元,没有奖金,奖励就是荣誉奖章,出国比赛只有三十多美金的零花费。
尽管这样,我无怨无悔,因为能为国家做事情,是一件荣耀的事情。
1997年,我带着腿伤参加了乒乓外交25周年庆祝活动
我1985年出国,那年我35岁。我出国的想法挺简单的,周恩来当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对他一生的革命经历产生了影响。我打乒乓球走过很多国家,但都是走马看花,我要像周恩来那样,在一个地方待一段时间和当地人在一起处一处,了解外面世界究竟是什么样。
抱着出去看一看、闯一闯的想法,我最终选择了德国,因为德国乒乓球俱乐部比较多,挣钱相对容易一些,比较容易生存。本想待上几年就回国?熏不料想,为了在德国长大的孩子,我迟迟未能回国,一待就是18年。这18年里,我在德国先后在慕尼黑等城市学习语言、打球、教球,最后还做一些体育产品方面的生意,在慕尼黑开了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直到一次意外,我面临着又一次选择。
那是1997年复活节的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车被撞了,人也受伤了。后来我爱人告诉我当时的场面很惨,车在冒烟,我满身是血,毛衣,皮带和血肉粘在一起。我被送到医院抢救,诊断结果是骨折,在医院的日子里,我想得最多的是还能不能打乒乓球。当时德国一些媒体报道说,梁戈亮不能再打球了。乒乓球是我事业的支撑,是我价值的体现。此时我心中的信念是:我不能离开乒乓球台,我不能不打乒乓球。于是住院没有多久,我就强烈要求出院,以后开始顽强地恢复锻炼,腿刚有好转,就开始天天跑步。
车祸三个月后,也就是1997年7—8月,国家体委告诉我为纪念“乒乓外交”25周年,中国乒乓球协会和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国乒乓球协会将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联合举办系列交流活动,希望我参加,但是要自费,还要参加表演赛。我没有任何犹豫,就自费到了美国,来的人挺多,可惜的是庄则栋没有来。活动搞得挺隆重,在庆祝活动中,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发表了讲话,肯定乒乓外交的重大作用,在这次讲话中,确认了这样一个信息,就是在乒乓外交之前,美国政府一直在寻找机会,打开通往中国的大门,但是没有找到。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让斯诺上天安门与他站在一起,是放个试探气球,要触动美国人的感觉神经。但是美国政府不相信斯诺,机会就失去了。但是乒乓外交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在表演赛中,我的对手还是25年前在北京比赛中那个黑人选手,他是有备而来的,他知道我遭遇了车祸,想趁我腿伤尚未彻底痊愈赢上一回,不料还是输了。
作为乒乓外交的亲历者,我深感到:为国家做点事情很自豪。
我也通过这段经历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我心中,国家利益是高于一切。在德国,我为自己立下规矩:不在德国国家队当教练,不申请德国护照加入德国国籍。车祸以后,我决定回国。现在我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当体育教授。
王励勤王励勤(Wang Liqin,1978年6月18日-),中国乒乓球运动员。
孔令辉孔令辉,中国著名乒乓球选手,历年来在国际乒联公布的世界男单排名前列,是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的大满贯冠军得主。属于典型传统直拍快攻结合欧洲横拍进攻型打法,两面拉弧圈,稳中见狠,有极好的战术素养。右手横握球拍,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正手抽杀力量大。他球感好,球速快,善打多回合,能够在相持中偷袭变线,整体技术全面。33岁的孔令辉又一个新起点——在2008年11月26日结束的国乒竞聘会上,不出意外接替施之皓当选女乒主教练。在经过两年教练生涯的磨练后,这位乒乓王子即将开始新的战斗。
刘国梁刘国梁6岁开始学打球,13岁进入国家青年队,1991年破格晋升国家队,2002年退役,担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教研组组长兼男队总教练。刘国梁的技术特点是右手直握球拍,两面近台快攻。出色的发球结合革新的直拍横打以及反面发球技术,使直拍型打法获得新生。
徐寅生徐寅生(Xu Yinsheng,1938年5月12日—),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所发表的《关于如何打乒乓球》受到毛泽东及中国各界高度评价,曾任国家乒联主席,现任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中国乒协主席和《乒乓世界》杂志的主编。
李富荣李富荣,曾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1957年获上海市青少年乒乓球赛男子单打冠军。196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乒赛上获男子单打亚军。之后与队友合作,又夺得第27、28、31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1974年~1983年,执教中国乒乓球男队,率队夺得第33、34、36、37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1994年9月当选中国奥委会副主席,1999年5月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2001年5月当选亚乒联主席。
李菊李菊7岁开始练乒乓球,1986年进少体校,1990年进江苏省队,1991年入选国家青年队,1992 年入选国家队,2001年退役,2003 年复出。右手横握球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正反手均能拉弧圈球,而且有高质量的旋转和速度。所用球拍海绵胶皮正面是GLOBE999 DHS海绵,反面是蝴蝶类型。
张怡宁张怡宁5岁开始打球,1991年进入省队,1993年进入国家队,已经取代王楠成为中国女子乒乓球的领军人物。2004年雅典奥运会首夺女子双打(与王楠)冠军,并夺得女单冠军。2005年夺得第4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大满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她再次同队友一道夺取女子团体冠军,并成功卫冕女单冠军。2011年3月底,张怡宁首次承认退役,自此,中国乒乓球的张怡宁时代正式结束。
陈龙灿陈龙灿(1965-?),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四川人。1978年入四川队,1981年被选入国家乒乓球集训队。他手腕力量强,步法灵活,球路刁、落点准,攻击快速凶猛,行家认为他是直板快攻打法的又一代表。曾获第24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双打冠军。
杨影杨影,2008年入选“中国奥运报道主持人国家队”,担任乒乓球项目解说员。她是原中国国家乒乓球队队员,原江苏无锡山禾乒乓球俱乐部选手。2008年杨影入选“中国奥运报道主持人国家队”,担任乒乓球项目解说员。
江嘉良江嘉良(Jiang Jia Liang,1964年3月3日-),中国乒乓球运动员。
乔红乔红(1968年11月21日-)是一名已退役的女乒乓球运动员,现为中国乒乓球女队教练,在北京体育大学攻读研究生。1989年,乔红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女子单打冠军,同时和邓亚萍合作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邓亚萍和乔红在国际乒联的世界女子单打排名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位。乔红在奥运会中获得一银一铜,同时和邓亚萍合作获得两枚女子双打金牌。
吕林吕林从6岁开始学习打球。1977年进入浙江省体校,1979年入选浙江省乒乓球队,1986年进入中国青年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乒乓球队。其特点是右手直握球拍,弧圈球结合快攻,步伐灵活,韧性好。
曹燕华曹燕华(CaoYanHua,1962年-),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曾是三获世界锦标赛团体冠军的主力队员,两次获得女子单打冠军,与蔡振华合作获得男女混双冠军。
陈新华陈新华(1960—), 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
陈玘陈玘(Chen Qi,1984年4月15日-),中国男子乒乓球国家队运动员,。左手横拍弧圈打法,比赛中富于激情,因为个性较强,陈玘曾三进三出国家队。
丁松丁松,以其风格迥异的削球打法、秘密武器的传奇色彩以及特立独行的"孤独松"处事格调,成为中国乒坛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个性人物,他身上有着一种飘忽不定的神秘感,像一盏晦明不定的灯,在静夜里一闪一闪地撩拨你的神经。
邓亚萍邓亚萍(1973年2月6日——)女,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乒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当时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郭跃郭跃(Guo Yue,1988年7月17日-),中国乒乓球运动员。
郭跃华郭跃华(1956年—),福建人,是1975-1983 年那个时代乒坛的统领者,乒坛史上夺得世界冠军最多的选手之一。1980年8月31日,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郭跃华、李振恃分获第一届世界杯乒乓球赛男子单打冠、亚军。
李振恃李振恃,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世界冠军获得者,运动健将。“八一”乒乓球队队长、总教练。1981年在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男子双打冠军(与蔡振华合作)。
李晓霞李晓霞(1988年——)女,辽宁鞍山人,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入选国家队后于2003年2月,与队友合作获得第16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第一名和2002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第一名。 2011年5月15日,2011荷兰鹿特丹世乒赛,李晓霞/郭跃获得女双冠军
梁戈亮梁戈亮(lianggeliang,1950年-),中国乒乓球运动员。
马龙[乒乓球运动员]马龙(Malong,1988年10月20日-),中国乒乓球运动员。
邱钟惠邱钟惠,女,1935年生人。云南昆明人。乒乓球运动员。
邱贻可邱贻可,乒乓球运动员。6岁开始打球,1996年进入省市队,2002年进入国家二队,2003年入选国家一队。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邱贻可打法凶狠,步法灵活,跑动范围大,台内进攻是其特长。
施之皓施之皓,中国女乒乓球主教练。
谢赛克谢赛克,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1961年生。广西柳州人。1973年入广西乒乓球队。
郗恩庭在燕赵乒球史上,郗恩庭是名声最响的男乒运动员。70年代初他连续获得团体世界冠军、个人单打世界冠军、亚洲团体冠军等殊荣,是河北乒坛、中国乓坛乃至世界乒坛名副其实的一代名将。
阎森阎森6岁开始打球,1988年进省市队,1994年进国家队。左手直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技术刁钻,常让对方摸不到规律。双打搭档王励勤是右手横握球拍,正手杀伤力极强。这样的左右手技术组合令对手不能小觑。阎森退役后在国家队任教练。
庄则栋庄则栋,1941年生于北京,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自幼喜爱乒乓球运动,庄则栋是世界乒坛上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中国体育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他曾经三次蝉联世界冠军、全国冠军、国家队内部冠军,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他与美国运动员科恩的邂逅并大胆接触,奠定了“乒乓外交”的基石,使得乒乓球真正成为了我们的“国球”,他为“小球转动地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完成了几代人的梦想与追求,创造了迄今无人能超越的神话。
张燮林张燮林(Zhang Xielin,1940年-),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培养了邓亚萍、焦志敏、黄俊群等一大批世界冠军,1996年被国际乒联授予第一位“世界最高教练员荣誉奖”
肖战身边的三个胖子是谁肖战身边的三个胖子是他的助理、好友...
篮球直播在哪里可以看?想要查看自己的篮球直播的话,我建议...
卡塔尔世界杯分组了。北京时间2022年4月2日凌晨,2022卡塔尔世...
2O21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已进入4O强赛,日本,韩国,伊朗,澳...
世界上最富有的足球球员是谁?世界上最富的球员?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