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外眼中,中国乒乓球队究竟是怎样逆天的存在 (国家乒乓球队外语采访)

2023-03-31 9:15:15 体育信息 hunve

无敌,任何国家都比不过,就是那种硬天赋,怎么努力也比不过的存在。

关于乒乓外交的故事

“乒乓外交”的故事:

故事起源于同年1971年3-4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开赛前夕,周恩来召集有关人士开会时要求这次参赛要“接触许多个国家的代表队”,“我们也可以请他们来比赛”。同时他要在座的人“动动脑筋”。当比赛开始第一天,中国队乘巴士从住地去体育馆时,美国运动员科恩上来搭车,于是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和他握手、寒喧,并送他一块中国杭州织锦留作纪念。这个细节被在场记者抓住,成为爆炸性新闻。4月3日中国外交部以及国家体委就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问题向中央请示。经过3天的反复考虑,毛泽东在比赛闭幕前夕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次日,美国国务院接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关于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立即向白宫报告。尼克松在深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发电报给美国驻日大使,同意中方的邀请。事后尼克松说:“我从未料到对中国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北京的形式得到实现。”

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14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乒乓球队时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从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终于走向了正常化的道路。 这就是毛主席的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

德国队夺得奥运会乒乓球比赛银牌后,德国媒体是怎么说的?

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在东京奥运会上,我们获得了男单、女单、男团、女团的冠军,只是丢失了混双一块金牌。在男团的对战中,遇到了德国队,他们有惊无险,以3-0拿下了德国队,让他们见识到我们的强大。德国媒体的评价也是有趣。

一、德国体育媒体Sportschau:德国乒乓球男队在团体决赛中以0:3败给了夺冠大热门!

在乒乓球的比赛中,德国这些乒乓球运动员,还是很有特点的,奥恰洛夫的反手就是一个亮点,让樊振东有点不适应。不过,好在他的实力强劲,在适应了以后,压制对手的正手,拿下了他。

这个就跟酒席上的猜拳一样,高手之间,就是心理状态的比拼,还有当时场上情况的把控,结果,我们赢了,他们得喝了。不过,对于德国队而言,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波尔从小就喜欢打乒乓球,他在德国属于乒乓球的领军人物,还曾经获得过世界第一的排名。提到德国乒乓球队的人物,球迷应该会记得瓦尔德内尔,他也是大满贯的获得者,而波尔被认为是他的继任者。

波尔的实力也不俗,能够带着德国队获得了亚军,也是值得欢呼的。毕竟,作为欧洲人能够在小球上获得如此成绩,也算是可喜可贺,甚至还超过了日本队。

他们觉得,能够拿到这个成绩,已经是很棒的了。毕竟,中国队,实在是太强大了。不仅仅是队员厉害,这些教练也是藏龙卧虎。有人说刘国梁是不懂球的胖子。这个小胖子,是世界大满贯得主。

像马琳、李隼等都很厉害。前者是世界冠军,后者指导了王楠、张怡宁、李晓霞这样的优秀人才。可见他的指导能力,实在是厉害。不仅仅是教练员厉害,还有很多的陪练。

他们是幕后的英雄,我们乒乓球的运营体系是很完备的,哪怕是沙拉拉推动了大球改革,使得刘国梁不得不退役,但是,我们只是有短暂的阵痛,之后,依然是我们的天下。

真的有种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感觉。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实力,不可动摇。德国队能拿到亚军,已经是厉害了。不要忘记,日本队也是很厉害的,他们还拿到了一个混双的冠军。

这一点,伊藤美诚和水谷隼也算是厉害。水谷隼表示,这个胜利,来自于伊藤美诚,一开始也是没有信心,是她一次次用声音鼓励,让他越来越有感觉,最终拿下了冠军。

我们这一次有点大意失荆州的感觉,不过没事的,水谷隼要退役了,伊藤美诚要是与张本智和搭档,看我们的吧!打不败你们,我喝两大碗豆浆!

二、德媒:金牌属于中国,奥恰洛夫、波尔和弗朗西斯卡为银牌而欢呼

他们对中国队拿到金牌,几乎没有什么悬念,他们更加关心的是,拿到了亚军这件事,表示,可以欢呼了。看来他们是知道自己的实力和水准的。我们老话都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他们还是不错的。

波尔是老将,而奥恰洛夫是小将。防守能力很强,反手发球、反手和快撕那叫一个溜啊。就如同拳击手的一套组合拳一样,打出去就是一记重击,樊振东一开始就被打懵了。

不过,厉害的选手可以很快调整思路和打法的,这就跟拳击手一样。泰森的重拳一般不用,用了就是很了得的。不过,他和霍利菲尔德的对抗,没有获得成功(不是类比,别误会啊)。

同样的,奥恰洛夫对阵樊振东,也没有成功。不过,他的实力,让中国乒乓球队认识到,他的打法,要多加关注。

还有一位,那就是弗朗西斯卡,他获得过冠军,但更多的是亚军,他还有伤痛的困扰,虽然教练很看好他,但是,面对中国军团,他的实力,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不过,就他而言,获得了这样的成绩也是很不错的,估计再难上奥运会了。他的身体未必顶得住四年的大赛。在东京奥运会上,还是不错的,可能,这是他的最后一次奥运之旅了。

在比赛结束后,东京奥运会的官网上,就表示德国队实力雄厚,能够进入决赛,说明了实力当然,他们的种子选手奥恰洛夫认为,他们是可以拿到冠军的,在比赛的时候,需要多加一点运气。

看来他是没有意识到中国队的整体实力,只是看到他的实力。低估了对手,这是战场上的大忌。不过,就成绩而言,他们也应该欢呼了。因为他们获得了银牌,这是日本队没有拿到的。

三、德国NTV新闻:中国的优势太大了:德国乒乓球男团赢得了银牌。

德国队获得了银牌,这是值得庆贺的,有德国网友表示,相持的时间太短了,也是因为对手派出的运动员,实在太厉害了。也有网友表示,他们获得了银牌,也是一种荣耀。

德国人的荣誉感,跟我们还是不大一样的。他们获得了银牌就很开心了,王楠拿到了24块金牌,张怡宁19块,她们对这个成绩,也不是很满足。她们的实力,真的是高山仰止。

有人说这不能跟中国队相比,我们的冠军,太多了。要是一个金牌,都未必敢在朋友圈里炫耀,低调拿回家就好。而德国队,获得了冠军,那必须晒一晒。因为来之不易!

这个差距就是我们所说的,实力上的不同导致的。当然,不是说德国队不行,而是我们在球队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就有引入外部球员,让他们成为一条条鲶鱼。就跟引入特斯拉一样。

不得不说,特斯拉进来了以后,我们对电动车的感观,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认为,电动车就是骑着买菜的。现在知道了高科技,不过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自动驾驶领域的。

德国的媒体表示,就算是引进了球员,也是在中国的铜墙铁壁上,凿了一道小缝而已,对于中国队,没有什么影响。想想也是,他们只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我们是一个系统在运行着。

他们看到了中国队的强大,也承认:鉴于中国队在乒乓球上的统治力,金牌是不可预期的。但是,对于德国队而言,这算是一个冲锋号了。在奥恰洛夫的带领下,希望德国队可以走得越来越顺畅。

写在最后:

德国媒体对德国队拿到银牌很高兴,也是认为,中国队的实力,太牛气了。要是奥恰洛夫带着大家努力拼一把,是不是可以逆袭呢?媒体们没有给出答案,但是,他们承认德国的小伙子们,干得漂亮!

德国队的实力,的确很不错。奥恰洛夫认为他们有实力拿到金牌。那就看他个人和团队的努力了。毕竟,夺冠这个事,不是说就可以做到的。那得到场上显身手才行。大家觉得,德国队能否获得冠军?

关于“乒乓外交”的故事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中国国,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

1971年4月6日,比赛已接近尾声,毛泽东主席断然改变原意,作出决定,外公圈阅“关于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报告,退外交部办理。嘱告外交部以电话通知在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负责人,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我国。

1971年4月14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等国乒乓球代表团,并同美国代表团进行了长时间谈话。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举行了友谊比赛。美国朋友还游览了长城,参观了清华大学等地。

扩展资料

乒乓外交(英文:Ping Pong Diplomacy)指1971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两国乒乓球队互访的一系列事件。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

此举对中美关系的突破产生了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乒乓外交实际上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两国的外交恢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乒乓球外交

前乒乓女将何智丽:加入日本国籍打败邓亚萍,得分大喊呦西拒绝说中文

乒乓球最早出现在英国,这一词起源自1900年,在众多乒乓球比赛中,最富盛名的莫过于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号召“ 发展 体育 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因为兵乓球对场地要求不高,再加上简单易携带,一时间在全国各个地方迅速发展开来。自从1952成立至2020年,中国乒乓球队已走过整整六十八年风雨历程,虽然在成绩上也有过低谷、在训练上也走过弯路,但始终处在世界乒坛强队的阵营中,被成为我国国球。

自1961年,第26届世界锦标赛后,我国的乒乓球就开始在世界闻名,这一运动自此就处于长盛不衰的境界。可这一运动体制也曾在我国备受争议,不得不说的就是因为国家荣誉而暗箱操作的让球事件。虽然说运动会应该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可难免会出现要为了国家荣誉牺牲个人的情况,这也正是团队精神的表现,但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讲,都想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为国争光,接受众人的鲜花跟掌声,完成自己的信仰,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先。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原国家队队员何智丽因让球事件退役加入日本籍,在广岛亚运会上大战邓亚萍后却遭国人唾骂的事情,在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原因?

每次国际赛事中,经常会有人调侃: 能战胜中国乒乓球的只有中国自己 ,这句话确实不假,中国乒乓球确实是名不虚传,在各大赛事中多次蝉联冠军。但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被誉为“中国乒乓球女皇”的邓亚萍却无缘冠军,败在日本籍华人小山智丽的手下,屈居亚军。此消息传回国内后,引起人们激愤,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邓亚萍输球,而是对手小山智丽的身份。

小山智丽原名何智丽,本来是我国运动健将,甚至还代表国家出征多次,赢得不菲成绩,可最后却加入日本籍,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她每次在赢球后的大喊的“呦西”,似乎在对中国挑衅这一切都刺痛着国人的心,对此不少人表示: 中国球员可以输给外国任何选手,但是不能输给忘恩负义的“汉奸” 。

就在人们痛斥她的时候,难免有人会问一个曾经为国争光的人为什么会选择背弃自己的国家?很快就有人扒出了小山智丽为何加入日本国籍的事情,这背后的原因远远不是用“汉奸”两个字就可以概括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圈内人心照不宣的“让球传统”。

1964年,何智丽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家庭,因为从小就对乒乓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爱好,父母对此也极为支持,专门送她到专业的训练基地进行培训,后来她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杀进国家队。在这里她得到了系统的训练,在技术有所提高的同时心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曾代表国家多次参加比赛,在那个群星璀璨的中国乒乓球队伍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她辉煌时刻,不少人都觉得她有世界第一的潜质。

1982年,年仅18岁的何智丽就荣获全国大赛女子单打冠军,1980年就获得亚洲冠军,此后先后拿下多项冠军,在1987年代表我国出战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也正是这场赛事成为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何智丽凭借着高超的球技在赛场上所向披靡,一路畅通无阻杀进半决赛,同时跟她一起的还有队友管建华跟焦丽丽。管建华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多次代表国家上场,以超长体力跟稳健球风闻名,从事兵乓球运动15年。

当时她们最大的对手是韩国选手梁英子,可以说她是我们国家夺冠的唯一障碍,她球风毒辣,最擅长就是传统日式直板单面拉打法,正手扣杀凶狠、力量大连续性好,同时她还自创了打法,脚下步法也是变幻莫测,跑起来又快有稳,在发球是更是独特,处理手段以凶狠、命中率高闻名。

在上世纪80年代,梁英子就是我国夺冠路上的劲敌,在1983年的第37届世乒赛中,她连续打败中国运动员耿丽娟等人,最后败于曹燕华获得亚军。1986年,她卷土重来,在亚运会女团的争斗中,跟玄静和配合默契,打败了我国的耿丽娟跟戴丽丽,并在单打赛中战胜了何智丽为韩国赢得冠军,但她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体力比较差。

当时是何智丽对战管建华、焦丽丽对战梁英子,在经过教练们的反复商议后,她们认为梁英子一旦晋级决赛,管建华为中国赢得金牌的可能性会更大,再加上何智丽曾被梁英子打败过,可能会在赛场上出现问题,随后教练为了这所谓的概率问题,找到何智丽,要求她在跟管建华对战中让球,得以让管建华获胜,当时何智丽出乎意料表示不同意,但教练却表示,这就是团领导的意思,何智丽见一直争执不下,当时只是敷衍说了一句好吧就草草结束对话。

可众人想不到是,何智丽为了能赢得这场比赛,在出征前日夜苦练,为的就是能一雪前耻,更何况有哪个运动员不想凭自己的实力战胜对手,站上领奖台呢。但当时国内乒乓球高层认为,管建华的球风跟体力在跟梁英子对战时可能会更胜一筹,但这个命令显然是不公的。刘国梁就曾在***节目中说过一句话:“ 有时候个人需要为集体胜利做出牺牲 ”,更何况让球在当时对于我国来说是很常见的事情,也可以说是中国队为夺金所使用的一种战术,在两个中国运动员对战时,必须有一人做出让步,让更容易获胜的那个人出战。

其实在1986年的汉城亚运会中,何智丽已经两次被要求让球焦志敏,将唾手可得的冠军拱手让人,可她也是让球规则的受益人之一。当时在八进四的时候,何智丽对战陈静,第一局陈静获胜,但按照教练组的安排,要求陈静让球何智丽使她晋级四强,何智丽当然是清楚的,可就在半决赛中,她却不愿意接受教练的让球建议,当时教练听到她那句“好吧好吧”都以为她妥协了,于是管建华自然是轻装上阵。

但让人意想不到是,气愤的何智丽并没有按照当时的要求给管建华让球,初上赛场就连赢2场,之后不顾教练的反对越战越勇,顺利击败管建华。一下场,徐寅生就找过来斥责何智丽说:“ 你怎么能拿国家荣誉开玩笑? ”在场的教练都很失望,纷纷离场,在接下来的决赛中,何智丽本就憋着气,她一个人孤军奋战,以3:0的成绩击败梁英子获得冠军,站在了领奖台上。

何智丽虽然在比赛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可等待她的也将是严厉的批评,当时经上级领导商量后免其惩罚,但也剥夺了她次年参加奥运会的资格,就这样郁郁不得志的何智丽在1989年宣布退出乒乓球界,跟日本工程师小山英之结婚,加入了日本国籍,并改名小山智丽。

在丈夫的陪练下,小山智丽并没有放弃训练,在1994年阔别多年的小山智丽重新回到人们视线中,不过这次她代表的是日本队参加了广岛亚运会,还打败了有大魔王之称的邓亚萍,这次在她身后冉冉升起的是日本国旗。更过分的是,小山智丽在每次得分后都要喊一声“吆西”,似乎是对中国队的一种挑衅跟报复,在获胜后她更是欣喜若狂地表示,为日本夺得亚运会冠军比为中国拿到世界冠军还要高兴,同时她在采访时拒绝用中文回答问题。

在她取胜后,日本天皇亲自接见了她,可在中国却是骂声一片,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却为外国获得金牌,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她在比赛时的口头禅,尽管她在事后对自己这种行为做出了解释,她称自己所说的“吆西”只是口头禅并没有其他意思,在早之前还是中国队员时也会那么喊,接受采访只是因为自己当时代表的是日本所以才会那样,但国人对此根本不听,一时间骂声一片,何智丽在国人眼中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汉奸。

之后小山智丽多次为日本出战,获得众多奖章,光是日本天皇就见了3次,在日本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好景不长,在1997年,小山智丽发现丈夫跟别的女人保持不正当关系,为此还放弃了世乒赛的机会,之后两人毅然离婚,小山智丽获得650万日元的赔偿。其实他们两个人离婚也是早有预兆,在何智丽初到日本时因语言不通多是丈夫在发言,包括每次获奖后,小山英之越来越膨胀了,他在日本以伯乐身份自居,甚至以轻蔑的口吻对何智丽说:“ 你应该感谢我 ”。在外小山英之挂着乒乓球教练的头衔,可何智丽却表示他实际上连中学乒乓球队员的水平都达不到,可就是在周围人的吹捧下,他才越来越骄傲。再加上小山智丽经常训练,导致别人趁虚而入,再加上文化差异两人走上离婚的道路是必然的。

现在小山智丽依旧无儿无女一个人生活在日本,时任某银行俱乐部的主教练,在2005年,她受邀以嘉宾身份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48届世锦赛单项赛,之后一直频繁来往于两国之间。

直至现在,众人对小山智丽的身份依旧颇有微词,邓亚萍曾说:“ 如果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讲,小山智丽是我很敬佩的一个运动员,她对成功的这种执着以及想要成功的渴望,甚至于当时她离开国家队去了日本,卧薪尝胆。 ”

对于运动会而言,让球自然是有失公允,小山智丽为自己拼搏的精神着实让人佩服,可对于团队而言,她这种无视组织安排的行为,确实不可取。徐寅生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让球”的出发点从来都是国家荣誉,而不是一己私欲。好在现如今国家体制不断改革,相信类似事情一定会越来越少。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