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建筑师(哈迪德名言)

2023-03-05 23:11:11 最新体育 hunve

W.格罗皮乌斯,

密斯凡德罗,

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1906~1916年)

建筑师:E.沙里宁

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建于1906~1916年,是本世纪初车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欧 早期现代派范畴的重要建筑实例,但基本上还是折衷主义的。它轮廓清晰,体形明快, 细部简练,既表现了砖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现代派建筑发展的趋势。赫尔辛基火 车站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尔

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

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建筑师:A.高迪

米拉公寓于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设计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筑 师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筑艺术探新中勇于开辟另一条道路的 人,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在米拉公寓设计 中,把重点放在造型的艺术表现方面。他发挥想象力,建筑形象奇特,怪诞不经。同时 吸收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 探索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楷模。

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建筑师:H.培根

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一处人造高 地上,面积为2200平方米,对面是华盛顿纪念碑。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 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虽然平面似古希 腊神庙,但没有通常希腊神庙的山花,而是一个团进去的屋顶层,放在古典柱式的顶部。

纪念堂内部用排列柱将平面划分为一个主厅和两个侧厅,侧厅内墙壁上绘制了表现林肯

一生中最显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画。整个纪念堂的高潮是正对入口位于主厅中央的林

肯雕像。在从入口到雕像这一纵向序列的引导下,人们会感受到气氛的庄严。尔后人们

会渐渐看清这尊在散射入室的阳光照射下表情严肃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纵横

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导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这是这座纪念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手笔。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1909~1923年)

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

本世纪20年代,创造新建筑风格的呼声已在西欧兴起,而传统建筑风格仍保持着强

劲的势头。1923年落成的这幢市政厅即是尊重和继承传统的一种表现。瑞典建筑师R.奥

斯特柏格在市政厅设计中,他尊重古典建筑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将历史上的多种建筑风

格与手法融合一起,创作了这座体形高低错落、虚实相谐的水边建筑。市政厅内的几个

大厅装饰华丽而不俗,具有北欧地区的诗情画意,被认为是民族浪漫主义建筑的一个精

品。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

建筑师:G.里特维德

设计人G.里特维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

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

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由光光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

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

维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

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

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此建筑群由著名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设计,建于德国德骚市。它由教学楼、实习工

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

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

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

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

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

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的教

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位于法国巴黎近郊,这是一个富豪的别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师于1928

年设计,1930年建成。地段为十二英亩,建筑占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层。

这座别墅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作为独立住宅的自身,由于它在西方“现代建筑”历史上

的重要地位,被誉为“现代建筑”经典作品之一,它是与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筑和城

市规划事业相关联的。勒·柯布西耶的许多建筑观点早期是由小住宅设计体现出来的。

1926年他把“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比较,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支柱层,主

要房间设在二层;(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自由立面

(成为一片可供自由处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萨伏伊别墅就是综合体现上述特点

的,与传统住宅建筑完全不同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形体简单,但内部空间却很复杂。

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表现出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筑观念。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有个德国馆,轰动了整个建筑界。博览会结束,该馆也

随之拆除了,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德国建筑大师密

斯·凡·德·罗在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

理原则。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

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平和竖向的布

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

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

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

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

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

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蒙胡

奇公园里重建这个展览馆。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C.锡里西等主持。

纽约帝国州大厦,美国(1931年)

建筑师:S.L.H.建筑事务所

在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岛上,30年代初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

的楼房——帝国州大厦,高度达381米。它保持高度冠军称号达42年之久。直到今天,

它的高度仍排在世界前面。

帝国州大厦1930年3月1日开始设计,设计人为席瑞夫、兰姆、哈蒙。4月7日开始树

起第一根钢柱,9月22日钢结构就安装完毕,1931年5月1日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前后只

花去一年零一个月时间。钢骨架平均一天半完成一层,直至70年代,在施工速度上它一

直保持最优秀的记录。这座大厦的施工之所以能如此高速,是和它的钢构件制作精确、

施工组织严谨分不开的。

流水别墅,美国(1935年)

建筑师:F.L.赖特

流水别墅是美国建筑大师F.L.赖特的经典作品,是为德国移民考夫曼设计的郊外别

墅。这座房屋不大,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建筑纷纷问世,但流水别墅依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并被列为

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流水别墅位于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F.L.赖特将别墅建在

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力,伸出于溪

流和小瀑布的上方。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

新。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冰雪消融,春水上涨

时的强大动势使建筑物看上去更像一组露出地面的巉岩,而当夏日流水涓细之时,倒像

是让别墅进行一种动物冬眠前的肌体蜷曲动作。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帘般垂现在切断

北岩的花架与点缀出挑的冰凌之间。建筑本身疏密有致,有实有虚,与山石、林木、水

流紧密交融。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汇成一体,交相衬映。流水别墅不但是F.L.赖特本人

作品中特别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纪世界建筑园地中罕见的一朵奇葩。

联合国总部大厦,美国纽约(1946~1952年)

建筑师:w.K.哈里森

联合国总部设计主任由美国建筑师沃利斯·哈里森担任。同时成立了有澳大利亚、

比利时、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乌拉圭、英国、前苏联、中国10个国家组成的国

际顾问委员会。代表中国参加设计顾问委员会的是梁思成先生。设计顾问委员会先后讨

论了53个方案。1947年5月通过了以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方案为基础的最后方案。

建筑方案的落实由美国建筑师哈里森负责。大厦于1952年落成。

联合国总部是由秘书处大厦、大会大厦、会议大厦、图书馆四栋建筑组成。秘书处

大楼为板片式建筑,地上39层,高165.8米。其东西两面为蓝绿色玻璃幕墙,两个端面

为狭窄的实墙。大会堂匍匐在大楼的一侧,顶部和侧面呈凹曲线形。安理会会议楼在秘

书处大楼与大会堂之间,临靠河面。与历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议会性建筑相比,联合国总

部建筑群十分特殊。其功能的复杂性和造型构图的创新性是已往建筑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联合国总部建筑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在20世纪中期得到广泛的认同。

马赛公寓,法国(1946~1952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被人们称之为“马赛公寓”的建筑,是勒·柯布西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座大型

公寓式住宅是他理想的现代化城市中“居住单位”设想的第一次尝试。勒·柯布西耶认

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理想

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 *** 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

现代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一个

“居住单位”几乎可以包含一个居住小区的内容,设有各种生活福利设施,一栋建筑就

成为一个城市的基本单位。他在马赛设计并于马赛市郊建成的这座17层的“居住单位”

式公寓住宅大楼,可容纳337户约1600人居住。马赛公寓是第一个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

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现浇混凝土模板拆除后,表

面不加任何处理,让粗糙地表现人工操作痕迹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现出了一种粗扩、

原始、朴实和敦厚的艺术效果,后来它被带上了“粗野主义”始祖的“桂冠”。

朗香教堂,法国(1950~1953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这座教堂建成于1953年。一向讲几何构图的形式美,主张采

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功能和创造新形式的“现代建筑”,并在建筑创作实践中遵循理性主

义方向的赫赫有名的建筑家,却设计出了一个具有震动性的奇特的建筑。这是一座位于

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造型扭曲混沌,超

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

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

·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格拉姆大厦,美国纽约(1954~1958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建于1954~1958年,大厦共40层,高158米,设计人为著名建筑

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在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

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

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

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

没有变化。窗框用钢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凹凸感

和垂直向上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

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

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日本东京(1964年)

建筑师:丹下健三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

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

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

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力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

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这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最

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该建筑是

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

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1959~1973年)

建筑师:J.伍重

在澳大利亚悉尼大桥附近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奔尼浪岛。在这座岛上矗立着一组似群

帆泊港,如白鹤惊飞的建筑群,它就是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造型奇特,

外观不凡。八个薄壳分成两组,每组四个,分别覆盖着两个大厅。另外有两个小壳置于

小餐厅上。壳下吊挂钢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两组薄壳彼此对称互靠,外面贴乳白色

的贴面砖,闪烁夺目。

丹麦建筑师J.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规模庞大,占地1.8公顷,坐落在距海面19米

的确良花岗岩基座上,最高的壳顶距海面60米。它包括一个2700座位的音乐会,一个

1550座位的歌剧院,一个550座位的剧场,一个420座位的排演厅,还有众多的展览场地、

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88000平方米,连观众和工作人员在内,同

时可容纳7000人,实际是一座大型综合性文化演出中心。歌剧院从设计到完工达14年之

久,耗资1.2亿美元,建成后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美国(1973年)

建筑师:山琦实

纽约曼哈顿岛上的世界贸易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机构,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建筑物之一。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占地约6.5公顷,它是一项耗资7亿美元,由六幢建筑组成的建筑

群,包括一座海关大楼,一座饭店,两座专供重要的政府贸易机构使用以及国际商品展

览用的九层大楼和两座主要建筑——高411.5米的110层塔楼。两座大楼都是方柱形体,

外形完全一样。每边宽63.5米,每幢塔楼面积达46.6万平方米,两幢塔楼面积合计有93

万多平方米。大楼的外墙是排列很密的钢柱,外表包以银色铝板。大楼受到很大的风压

力,在普通风力下,楼顶摆幅为2.5厘米,实测到的最大位移有28厘米。整个世界贸易

中心有5万人在其中工作。每天客人即达8万人次。两座大楼有46部高速电梯,114部区

间电梯,8部货梯。客梯一部最多可载55人。电梯可直达能容纳2000辆汽车的停车场,

并与地铁相连,可以迅速地将来往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来客疏散到四面八方。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法国巴黎(1977年)

建筑师:R.罗杰斯和R.皮亚诺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总造价约4.8亿法郎,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

下四层。该建筑内设有工业设计中心、音乐与声学研究所、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共情报

知识图书馆以及相应的服务设施。整个建筑被纵横交错的管道和钢架所包围,根本不像

我们常见的博物馆,倒像一幢地地道道的化工厂。这座艺术文化中心是意大利建筑师R.

皮亚诺和英国建筑师R.罗杰斯共同设计的。他们认为现代建筑常常忽视起决定性作用的

结构和设计。为了改变这一陈旧的观念,特意把结构和设备加以突出和颂扬,6层楼的

钢结构、电梯。电缆、上下水管、通风管道都悬挂在立面上,并涂上大红大绿的色彩。

建筑师有意将这座建筑设计成类似机械框架的装置,将内部做成宽敞的无阻拦的大空间,

允许内部布置灵活变动。这座中心是本世纪高技派建筑的代表作。

国家美术馆东馆,美国华盛顿(1978年)

建筑师:贝聿铭

对贝聿铭而言,国家美术馆的扩建,不是在基地上创造一幢单纯的建筑物,基地受

条件限制,与原有馆舍的配合,在华盛顿的地位、建筑计划的需求等,这些都是艰巨的

挑战。

1978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包括陈列馆和艺术研究中心两部分。它在议

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是白宫前最后一块空地,位置很重要。但是地段的形状不完整,是

个斜角的楔(梯形)。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1941年

建的旧馆(一座新古典形式的建筑)。同时,陈列馆和研究中心两部分要求有分有合,

各自有出入口。这通常会带来一些麻烦:在一个面上设两个门,处理得不好,会使人感

到一个是大门,一个是“狗洞”。设计者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

做陈列馆;一个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做研究中心。进陈列馆的大门设在等腰三角形的底

边,研究中心的小门设在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凹缝里。这座建筑的整个构思都是由三角形

变化出来的,没有一般的矩形空间。造型既清闲简洁而又庄重典雅。陈列馆的中心是个

多层空间,有纵横天桥联接,中央大厅顶部为玻璃天窗,中间有纵横跨过的栈桥或挑出

及四进的廊子。参观者在其中走动时,步移景随,空间景象变化万端。东馆与古典主义

的老馆及附近的美国国会大厦相邻,在对比中又有配合。开幕时由卡特总统亲自剪彩,

他称赞这座建筑是世界上最好的美术馆。

海伊美术馆,美国亚特兰大(1983年)

建筑师:R.迈耶

美国建筑师R.迈耶以擅长设计美术馆而闻名,海伊美术馆外部造型复杂多变,轮廓

生动。R.迈耶的建筑作品用白色,在阳光照射下,光影明暗层次十分丰富。内部有一扇

形中庭,内部空间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绵延流动,景象万千。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中国(1985年)

建筑师:N.福斯特

这是英国建筑师N.福斯特的作品。大楼外形上显著暴露出钢柱和钢桁架,成为立面

的主角。大楼底部完全开敞,自动扶梯从二楼伸下来,人员即由扶梯往上进入大楼,楼

内空间也尽量开通。这座大楼处处显示现代技术的成就,属于“高技派”建筑风格,这

种建筑虽然不另加装饰,但实际造价相当昂贵。

伦敦劳埃德大厦,英国(1979~1986年)

建筑师:R.罗杰斯事务所

擅长以外露结构而表明其“高技派”(High-Tech)风格的理查德·罗杰斯是当今

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所设计的这座位于伦敦的劳埃德总部大厦包括一个12层、

能同时容纳10000人工作的保险业务大厅以及侧翼呈阶梯状布局的写字楼。建筑师考虑

到公司的持续扩展和建筑的分期扩建的可能,在设计中有意将用钢板包裹的楼梯塔和主

要管线,以及结构部分均暴露在建筑 *** 。这一具有创新精神的做法曾令众多的建筑师

感到惊讶。它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水平所赋予建筑的新形象,并使建筑物具有持续

“生长”的可能。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1988年)

建筑师:贝聿铭

1988年建成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重要作品。贝氏将扩建

的部分放置在卢浮宫地下,避开了场地狭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矛盾的冲突。

扩建部分的入口放在卢浮宫的主要庭院的中央,这个入口设计成一个边长35米。高

21.6米的玻璃金字塔。这是贝聿铭研究周围建筑物的心得,也再度证实了贝聿铭设计与

环境的紧密关系。金字塔的底边长35.4米,底边与建筑物平行,亦即与方位平行,与埃

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强化了与环境的关系。金字塔的体形简单突出,而全玻璃的墙体

清明透亮,没有沉重拥塞之感。起初许多人反对这项方案,但金字塔建成之后获得广泛

的赞许。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池转了45度,在西侧的三角形被取消,

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筑物,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

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在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照池中与环境相

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另一向度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

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形水

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聿铭将

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成为一体。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中国(1989年)

建筑师:贝聿铭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

时6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土地。

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

中国银行大厦位于香港中心区,楼高70层,总高度达315米(连同顶部的天线),总建

筑面积为128.60平方米。建筑外墙以铝板和银色反光玻璃装嵌,大厦底层铺砌深浅不一

的灰色花岗岩。整座大厦依靠四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内外附加一系列包混凝土的

钢焊斜撑,这不仅给大厦外观带来独特的面貌,而且比传统方法节省钢材4成,且室内

无柱,空间开阔。大厦底层平面呈52米×52米的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线分为4个三角形。

贝聿铭在此又一次发挥出他的设计天才,他着力刻画建筑的崭新造型,通过三角形母体

的巧妙变换,节节升高,造型简洁明快又极富标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轮廓线的一个制

高点。

太阪光的教堂,日本(1989年)

建筑师:安藤忠雄

教堂建筑的设计在安藤忠雄的作品群中是十分独特的,因为这类建筑首先要能唤起

人精神上的共鸣,安藤忠雄正是以其抽象的、肃然的、静寂的、纯粹的、几何学的空间

创造,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憩栖之所。大皈光的教堂,其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仅为

113.04平方米的小教堂,位于大阪闲静住宅街的一角。建筑只是简洁的混凝土箱型,没

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美,

与日本枯山水石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木造教堂和牧师馆

的位置以及与太阳的关系来决定的。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

现出光的十字架。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主体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

这是安藤忠雄所谓的对自然进行抽象化作业。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西班牙(1995~1997年)

建筑师:F.盖里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由地方投资兴建,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经营并提供展品,

被认为是面向21世纪的博物馆。这是建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又一座古根海姆美术馆。

该馆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位于勒维翁河滨。主要部分的体形弯扭复杂,难以名状。

博物馆造型由曲面块体组合而成,内部采用钢结构,外表用闪闪发光的钛金属饰面,钛

板总面积2.787万平方米。造型的独特是建筑师F.盖里近几年个人风格的继续;也是古

根海姆负责人的愿望,他们希望这幢建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成为城市的标致。

F.盖里在设计过程中得助于航空设计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它使F.盖里的构思如虎添

翼。在总体布局中也进一步发挥了他的艺术包装思想,但这次的“包装”范围远远大于

他的其他作品。而主要展馆仍然是规整的。为利于布置展品,首层基座部分也是相对比

较规整的。动态徒劳部分主要是入口大厅和四周的辅助用房,变化的形态向上逐渐收缩。

博物馆建在水边,与城市立交桥形成有机的组合,这种嵌人城市肌里的构思也为造型独

特的博物馆增添了一些理论依据。

香港新国际机场,中国(1998年

请详细介绍一下曼城老板谢赫·曼索尔·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

走在伦敦海德路上,他不过是个陌生人;但对曼城球迷,他就是谢赫·曼苏尔-本-扎伊德-阿勒·哈扬———世界上最有钱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收购曼城球队的石油大亨。他以数亿英镑的火力买下曼城足球俱乐部,一下子令阿布拉莫维奇相形见绌。是的,他是一个“有很多,很多亿美元的人”,很显然,他的钱比比尔·盖茨、J·K·罗琳、英女王以及阿布拉莫维奇财富的总和还要多。谢赫·曼苏尔来自中东阿联酋王族,其兄弟是阿布扎比酋长国统治者,家族财富拥有1万亿美元(5550亿英镑),可任由其在国外购置资产。阿勒·哈扬家族由此成为阿布扎比财富的代名词。

曼城新老板超有钱

9月第一周,英超绿茵场外似乎更精彩。事情大致经过如此:流亡英国的泰国前总理他信边在其VIP包厢边观赏球赛,边与一位全身白袍的中东人相见言欢,他信不时侧身与私人金融顾问窃窃私语。不到一周时间,曼城换老板成为各大报章头条。狗仔队才恍悟包厢的魔法,将曼城变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足球俱乐部。

《泰晤士报》对此评论说,“钱对他们不算什么,买下俱乐部是给自己观赏球赛的。这个月买架飞机,下个月买支联赛足球队,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那位白袍中东人是海德拉资产CEO·苏莱曼·阿勒-法希姆———活跃在英国和中东的商人。正当人们在沸沸扬扬讨论他将整个俱乐部买给自己用时,狗仔队又送上另一层真相:法希姆还只是穿针引线之人,真正的买家是阿布扎比王室家族成员———谢赫·曼苏尔-本-扎伊德-阿勒·哈扬。买下曼城的注册公司为“阿布扎比统一投资发展集团”,且仅仅是为这一买卖而注册。相比俄罗斯石油寡头———阿布拉莫维奇花14亿英镑买下切尔西,用“更阔绰”来形容此人似乎还不贴切。

谢赫·曼苏尔在阿布扎比觊觎英超有一段时间了,一嗅到买卖的消息,便让他的密友苏莱曼·阿勒-法希姆,出面与他信洽谈。令人震惊的是,此位阿拉伯商人还只是与他信初步讨价还价,谢赫·曼苏尔就闪电般将曼城收入囊中,谢赫·曼苏尔对体育的热爱可见一斑,也说明了其所代表的阿布扎比在体育界的野心。———谢赫·曼苏尔是半岛足球俱乐部主席,同时也是阿联酋马赛协会主席;他还是名政客,是阿布扎比酋长国的统治者谢赫·哈里发-本-扎伊德-阿勒·哈扬同父异母的兄弟,是阿联酋联邦内阁成员,也是总统外事部长;他还是名商人,是第一海湾银行主席,国际石油投资公司主席。

不少与英超联赛赞助商紧密联系的中东国家,向来也只是稍微扮演下角色,富可敌国的阿布扎比财团巨资砸向曼城的举动,着实让赞助商这一游戏规则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为庆贺买卖成交,曼城新老板谢赫·曼苏尔-本-扎伊德-阿勒·哈扬花3400万英镑买下巴西前锋罗比尼奥。而且,还许下豪言,以1.4亿英镑的价钱,将包括曼联球星克里斯蒂安诺·罗纳尔多在内的多名顶级球星纳入旗下,“钱不是问题”的姿态,显示其打造英超最强俱乐部的决心。

全球性品牌的野心

海湾地区亿万富翁挥金如雨,归功于屡创新高的油价,遂迫不及待地在曼城的交易上满足下虚荣心,但显然还不足称道。收购曼城不到24小时,阿布扎比政府控资的阿布扎比传媒公司,宣布斥资5亿英镑与华纳兄弟合拍电影,主角瞄准乔治·克鲁尼和威尔·史密斯等一线红星。

谢赫·哈里发(注:谢赫,哈里发,是阿拉伯语中常见的尊称)24小时内抛掷万金的果断,给影迷、球迷以及金融家留下一堆问号:阿布扎比在做什么?白衣客对蓝衫军打些什么主意?而那些白衣客又想在黑客帝国干什么?

就在上周,曼彻斯特街道上随机采访曼城球迷,还没有人能准确说出阿布扎比来自哪个国家。其中有人问:“阿布什么来着?”更遑论解释他们的举动和动机,但在纽约和伦敦的董事会办公室,有人知道答案。“一个词”,营销巨人Interbrand总裁丽塔·克里夫顿说,“品牌”。

“超级联赛和好莱坞看起来,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事,但它们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特征:他们是世界上最强势的品牌缔造者。他们足智多谋,富有天才创意,并将之变为最有利可图的、全球性‘专营权’的产品———把贝克汉姆叫来比佛利山庄不正是这一招?”

阿布扎比洞晓全球超级品牌的魔力,因此他们成立了阿布扎比品牌办事处。该酋长国想利用新发现的财富,进一步使经济多元化并维持长远的利益,以确立其在中东商业和文化中心地位。“人会死,建筑物会倒下,石油也会耗尽,而品牌长存。如果阿布扎比能变为中东阿拉伯的经济中心,它将能够创造更多可持续的财富。”克里夫顿说。

阿勒·哈扬家族的财富来自石油。近来油价居高不下,保险柜都涨爆了。据估计,油价每涨一美元,阿布扎比一天就有5亿美元进账。对于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地方,酋长们可撒钱地方太少了,所以阿布扎比像其他中东富商,将多余的钱放在主权财富基金中———巨池钱票用来购置海外资产以防范油价下跌风险。目前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是世界第一大主权基金,下辖三个主要基金,共掌控1万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该主权基金向来低调行事,今年7月8日刚买下纽约地标性建筑克莱斯勒大楼,在法拉利车队也有股份……但石油、美元与足球、电影混为一谈还是第一步。“它像一项设计,让人们先知道阿布扎比这个名字”,曼城交易的操办人苏莱曼·阿勒-法希姆说,“交易提高了阿布扎比的知名度”。一旦将阿布扎比品牌植根于人心,哈扬家族在版图上的建筑计划就简单多了。

试图不成为迪拜

谢赫·哈里发掌控奢华的石油财富———阿布扎比据称拥有占世界9%的石油储量,共计有1万亿的资产;还有300亿英镑的项目,足以将阿联酋的一个小骆驼城镇变为一个现代化都市。当人们来到阿布扎比这个地方,首先感受到阿联酋国家航空新型空中巴士A380,还会看到崭新的六车道高速路横贯整个沙漠,超豪华的七星王公酒店与在建中的摩天大楼之间车流繁忙。在复垦的离岸小岛上,工人们在炎炎烈日下建造F1方程式赛道、法拉利主题公园,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群、美术馆群和大学城,据说还要建造中东卢浮宫、古根汉博物馆及索邦大学。城市规划书上还写着,将由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音乐会大厅(扎哈·哈迪德还主持设计2012年伦敦水上运动中心),以及由罗德·福斯特设计的国家博物馆。

对此,批评家们指责谢赫们是在“贿赂”西方博物馆,矫揉造作地在所有在建休闲公园中加入进西方艺术。阿布扎比卢浮宫项目绘画研究部主管凯瑟琳·戈吉尔,最近刚递交辞职书,她说,“那不过是石油美元的堆砌。”谢赫们还希望以此打造文化殿堂,为文化游者提供酒店和歇脚地,事实上也已有成千上万的流亡者安身阿布扎比。阿布扎比还计划在中东地区打造最大的港湾,建一所拥有1.2万间房间的新兴酒店,以及一家飞机制造厂。

七星酒店?梦幻海岸?奢华建筑?听起来耳熟能详。海湾真的需要第二个迪拜吗?———不到50英里路就有一个?“是的”,33岁的卡尔顿·哈里发-阿勒-穆巴拉克说,“因为我们努力不让自己成为迪拜。”穆巴拉克是阿布扎比政府投资机构之一———穆巴达拉的老板,下辖5亿英镑资产。

阿布扎比的一举一动都被拿来与迪拜相提并论,但在阿布扎比人心中,两城市的驱动力大不相同。迪拜是幸存者的故事,当这个小城市石油耗尽,它只有不到阿布扎比百分之一的风景———它所剩的是水烟袋和渔船,仅依靠糅杂商业的旅游业存活。多亏有石油,阿布扎比的繁荣才刚起步,它想成为全球的城市中心,该项工程拒绝任何无为之人———贿赂腐败此时正在抹黑迪拜的形象。正如当地人流行说的:“阿布扎比想成为爱丁堡,而迪拜想成为格拉斯哥。”那就是谢赫·哈里发为什么投资文化教育产业,为什么创办大版面报纸《国家》,以及为什么建造世界第二大清真寺的原因。“

然而,正如一切狂妄者的谋略,这当中还掺杂个人因素。阿勒·哈扬和迪拜酋长有亲戚关系。谢赫·曼苏尔的妻子谢赫·玛尼尔-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正是迪拜酋长国统治者的女儿,难以置信地,与他一样富有,拥有很多石油。尽管是联姻,但丝毫不改阿布扎比与迪拜间的宿敌关系。迪拜虽比阿布扎比面积小,但拥有更多的企业、公司及五星级度假胜地,仍是最吸引海外投资者和旅游消费的城市,比阿布扎比更占优势,该城市也在试图打造全球经济和体育产业中心。阿布扎比的阿勒·哈扬们对迪拜嗤之以鼻,也开诚布公地表示有赶追迪拜的欲望。他们在公共场合表现彼此热情友好,但私底下都在为对方迅速扩张而抓狂。就像三周前的交易,迪拜方面多年前就想在英超有所作为,无奈竞投利物浦队时与卖家谈不拢,无果而终。因此,当迪拜的买卖陷进僵局时,阿布扎比怎么做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来网一拉,捞鱼。

与华纳兄弟的故事亦如此。迪拜试想举办一场国家电影节,涉足电影商业方面,实现多元化,并说服乔治·克鲁尼及其好朋友布拉德·彼特来投资电影主题的酒店。结果阿布扎比先来了一个抢跑,把好莱坞收买了。有人津津乐道谢赫·哈里发不过是在享受挥霍,在国外买些华而不实的饰品就像在国内买大象般习以为常。阿布扎比的烧钱游戏物超所值吗?曼城能称霸英超联赛吗?罗纳尔多何时在阿布扎比享受奢华?他能成为担当好莱坞大片的灵魂角色吗?……当下谈这些未免牵强附会,但可以肯定的是英国球迷对中东商人的财大气粗是满腹牢骚,但无奈“这是此刻足球和超级联赛允许发生的事情。”

本文选自FootballandfilmsfuelAbuDhabi‘sbrandbuildingdreambyJohnArlidge

《了不起的女孩》让我懂得了这些…

《了不起的女孩》是送给小外甥女的礼物,但是一直没机会碰面,我就翻来看了看,一看就坚持看完了,甚至还想看看详细的名人传记。

《了不起的女孩》是意大利作家埃琳娜·法维利、弗兰西斯卡·卡瓦洛合著完成,记录了100个改变世界的传奇女性,有女王、作家、记者、舞者、运动员、总统、科学家、数学家、海洋学家、政治家、自由战士 、特工、还有海盗……

被大众或认知或熟悉或陌生的领域,在人类历史上有很多人为之付出过,甚至是生命的付出。

这些女性之所以了不起,有着相同或类似的品质:

一、目标清晰

扎哈·哈迪德十岁时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建筑师,同时她也是个意志坚定的女孩,长大后她成为了最杰出的建筑师之一。扎哈不为世俗所动,她喜欢突破界限经常做常人眼中的不可行之事,因此她设计的建筑都超越了其他人的想象力。

即使是双目失明的芭蕾舞者爱丽西亚·阿隆索,也没有因为自己双目失明而放弃自己最初的理想,她在脑海中跳舞。终于等来机会,当她真正站上舞台翩翩起舞的那一刻,观众就爱上了她。她的风格非常独特,并且参加了世界巡演,她在古巴开始创办公司,她的公司成为了古巴国家芭蕾舞团。

二、坚韧不拔

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小的时候活泼好动,喜欢爬树,但也喜欢静下心来认真看书。有一天珍妮下定决心要深入了解黑猩猩的生活环境,去研究真实的黑猩猩,梦想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

她总是花大量的时间和黑猩猩们一起玩耍,还试图用它们的咕噜声和喊叫声来展开对话,她和他们一起爬树,吃一样的食物,她发现黑猩猩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日常仪式,她甚至还发现黑猩猩并不是素食动物。

不管环境多么恶劣,珍妮从来都没有放弃过研究黑猩猩。

三、始终如一

虽然万事开头难,但坚持才是最难的。网球运动员威廉姆斯姐妹小的时候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康普顿小城,在父亲的带领下接受网球训练,她们非常努力,一直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项运动之中,她们的激情和决心感染了康普顿的社会黑帮,他们总是怀着敬畏之情伫立在球场外不让其他人打扰二姐妹练习网球,威廉姆斯姐妹先后成为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女网球手。

四、不畏世俗

作家阿斯特利德·林格伦曾经说:“那些淘气的点子不是一时兴起想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阿斯特利德·林格伦小的时候有一颗非常叛逆的心,她是个坚强又勇敢的姑娘,从不害怕一个人,还能独立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她创作的精彩童话故事《长袜子皮皮》出版的时候,遭到许多成年人的反对,他们都说:“皮皮太叛逆了,这会让我们的孩子认为他们不需要服从命令。”可是孩子们却都非常喜欢这个故事,皮皮每一次说“不”都有他的理由,她向小读者们展现的是独立的重要性,而保持独立的同时也要一直关心身边的人。

阿斯特利德后来创作了很多作品,她总是描绘出一些坚强的孩子,他们总能主宰自己的冒险。

五、敢于挑战

“我无法爱上一个总是命令我的男人,我也不会爱上总是服从我命令的男人!”如果你对这句话感到熟悉,那你一定不会对一头红发的贾寇黛·德拉哈耶陌生,是的,这就是她的名言。

贾寇黛因为母亲和父亲很早就离世了,她要为自己和弟弟谋求一条生路,所以她决定成为一名海盗,她在做海盗的时候,她成为了海盗的领导,管理手下的数百名海盗成员。

她有许多敌人,比如政府,也有其他海盗对头在追杀她,但她每次都能成功脱险,所以她赢得了“不死红发”的称号。

在加勒比地区的海盗中,贾寇黛是最让人畏惧的海盗,她的故事堪称传奇。

去做最大的梦,

去定最高的目标,

去更努力的抗争,

让你感到困惑,

记得相信自己!

哈迪德名言(哈迪德的设计理念) 第1张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